1.描寫旅行的句子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鸛鵲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還有許多,不再列舉。
2.游記古詩怎么寫
【春游曲】長孫氏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相和歌辭·子夜春歌】王翰 春氣滿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盡,垂柳折還長.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裝.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陽. 【春游】王勃 客念紛無極,春淚倍成行. 今朝花樹下,不覺戀年光.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景龍三年二月十一日)】李嶠 主家山第接云開,天子春游動地來. 羽騎參差花外轉,霓旌搖曳日邊回. 還將石溜調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凰臺.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一作韋應物詩)】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沈佺期 東郊暫轉迎春仗,上苑初飛行慶杯. 風射蛟冰千片斷,氣沖魚鑰九關開. 林中覓草才生蕙,殿里爭花并是梅.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春游值雨】張旭 欲尋軒檻列清尊,江上煙云向晚昏. 須倩東風吹散雨,明朝卻待入華園. 【春游樂】李端 游童蘇合彈,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 褰裳蹋路草,理鬢回花面. 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春游樂】李端 柘彈連錢馬,銀鉤妥墮鬟.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 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 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早春游慈恩南池】司空曙 山寺臨池水,春愁望遠生. 蹋橋逢鶴起,尋竹值泉橫. 新柳絲猶短,輕蘋葉未成. 還如虎溪上,日暮伴僧行. 【長安春游】王建 騎馬傍閑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紅粉醉,柳樹白云狂. 不覺愁春去,何曾得日長. 牡丹相次發,城里又須忙. 【長安春游】楊巨源 鳳城春報曲江頭,上客年年是勝游. 日暖云山當廣陌,天清絲管在高樓. 蘢蔥樹色分仙閣,縹緲花香泛御溝. 桂壁朱門新邸第,漢家恩澤問酂侯. 【春游曲三首】令狐楚 曉游臨碧殿,日上望春亭. 芳樹羅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風前調玉管,花下簇金羈. 閶闔春風起,蓬萊雪水消. 相將折楊柳,爭取最長條.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韓愈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春游曲二首】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上苑何窮樹,花間次第新. 香車與絲騎,風靜亦生塵. 【春游二林寺】白居易 下馬二林寺,翛然進輕策. 朝為公府吏,暮作靈山客. 二月匡廬北,冰雪始消釋. 陽叢抽茗芽,陰竇泄泉脈. 熙熙風土暖,藹藹云嵐積. 散作萬壑春,凝為一氣碧. 身閑易飄泊,官散無牽迫. 緬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適. 是年淮寇起,處處興兵革. 智士勞思謀,戎臣苦征役. 獨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春游】白居易 上馬臨出門,出門復逡巡. 回頭問妻子,應怪春游頻. 誠知春游頻,其奈老大身. 朱顏去復去,白發新更新. 請君屈十指,為我數交親. 大限年百歲,幾人及七旬. 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坂輪.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 【洛中春游呈諸親友】白居易 莫嘆年將暮,須憐歲又新. 府中三遇臘,洛下五逢春. 春樹花珠顆,春塘水麹塵. 春娃無氣力,春馬有精神. 并轡鞭徐動,連盤酒慢巡. 經過舊鄰里,追逐好交親. 笑語銷閑日,酣歌送老身. 一生歡樂事,亦不少于人. 【錢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春游】李商隱 橋峻斑騅疾,川長白鳥高. 煙輕惟潤柳,風濫欲吹桃. 徙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襄州春游】皮日休 信馬騰騰觸處行,春風相引與詩情. 等閑遇事成歌詠,取次沖筵隱姓名. 映柳認人多錯誤,透花窺鳥最分明. 岑牟單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禰衡.。
3.有關游記的詩句有哪些
1、描寫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春曉》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宋)徐俯《春游湖》
2、描寫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晏殊《寓意》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蘇軾《望湖樓醉書》
3、描寫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唐)劉禹錫《望洞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4、描寫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唐)高適《別董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唐)柳宗元《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宋)王安石《梅花》
5、描寫月亮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靜夜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唐)李白《古朗月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獨酌》
4.有關游記的詩句有哪些
1、描寫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春曉》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宋)徐俯《春游湖》 2、描寫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晏殊《寓意》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蘇軾《望湖樓醉書》 3、描寫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唐)劉禹錫《望洞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4、描寫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唐)高適《別董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唐)柳宗元《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宋)王安石《梅花》 5、描寫月亮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靜夜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唐)李白《古朗月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獨酌》 6、含有各種顏色的佳句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唐)王維《相思》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成一行。
——(唐)白居易《寄水部張籍員外》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菩薩蠻·大柏地》 7、描寫風霜雨雪的詩句 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曉》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涼州詞》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志南《絕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唐)張繼《楓橋夜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唐)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杜甫《絕句》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唐)張謂《早梅》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韓愈《春雪》 8、描寫山水風光的佳句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白居易《憶江南》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宋)翁卷《野望》 9、描寫七彩云霞的佳句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唐)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宋)張先《天仙子》 10、描寫四季花卉的佳句 荷花: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唐)李商隱《贈荷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唐)李商隱《題榴花》 梨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唐)劉方平《春怨》 麥花: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蘆花: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宋)戴復古《江村晚眺》 水仙: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
——(宋)黃庭堅《水仙花》 菜花:兒童疾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書徐公店》 杜鵑: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唐)施肩吾《杜鵑花詞》 稻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贈汪倫》 葵花: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 ——(宋)司馬光《客中初夏》 桂花: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
5.山水游記的古詩的賞析
杜甫《望岳》
欄目:唐詩鑒賞 作者:情詩網 2004-9-14 23:59:00 瀏覽:1692 相關信息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6.寫景優美的古文
寫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經注》!
如其中描寫三峽的景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空缺之意)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
還有《水經注·河水·孟門山》:
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
楊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
金盤炫日,光照云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贊嘆,實是神功。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
一宿體寧,兩宿心怡,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聲。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袁家渴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枕席而臥,則清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柳宗元《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淵明《桃花源記》
王勃《藤王閣序》
范仲淹《岳陽樓記》
歐陽修《醉翁亭記》
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論》
晁補之《新城游北山記》:
于時九月,天高露請,山空月明,仰視星光皆光大,如適在人間。
蘇軾《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李孝光《雁山十記·觀石梁記》:
月已沒,白云西來如流水。風吹橡栗墮瓦上,轉射巖下小屋,從領中出,擊地上積葉,鏗鏜宛轉,殆非世間金石音。
劉基《清風閣記》
唐順之《竹溪記》
袁宏道《滿井游記》
王質《游東林山水記》
徐霞客《游恒山日記》《游太華山日記》《游雁宕山日記》《游蘭溪》
譚元春《再游烏龍潭記》
差不多了吧,個人認為古文寫景還是《水經注》看的爽,表達清晰,語言干練,意境優美。蘇軾曾說:“今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