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詠史的古詩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 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 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是杜甫大歷元年(766)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跡,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跡,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這首《詠懷古跡》是杜甫憑吊楚國著名辭賦作家宋玉的。宋玉的《高唐神女賦》寫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歡會故事,因而傳為巫山佳話。又相傳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過巫峽,至江陵,不禁懷念楚國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來,宋玉既是詞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卻都只被視為詞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則遭誤解,至于曲解。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處,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為傷心處。這詩便是矚目江山,悵望古跡,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體驗深切;于精警議論見山光天色,藝術獨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宋玉名篇《九辯》正以悲秋發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其辭旨又在抒寫“貧士失職而志不平”,與杜甫當時的情懷共鳴,因而便借以興起本詩,簡潔而深切地表示對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時又點出了時節天氣。“風流儒雅”是庚信《枯樹賦》中形容東晉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語,這里借以強調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的志士。“亦吾師”用王逸說:“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師承宋玉,同時表明本詩旨意也在閔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聯接著就說明自己雖與宋玉相距久遠,不同朝代,不同時代,但蕭條不遇,惆悵失志,其實相同。因而望其遺跡,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淚。
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則為其身后不平。這片大好江山里,還保存著宋玉故宅,世人總算沒有遺忘他。但人們只欣賞他的文采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作精神。這不符宋玉本心,也無補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眼前這巫山巫峽,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賦》。它的故事題材雖屬荒誕夢想,但作家的用意卻在諷諫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誕夢想,欣賞風流艷事。這更從誤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閹割成荒誕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為無謂詞人。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傷心。而最為叫人痛心的是,隨著歷史變遷,歲月消逝,楚國早已蕩然無存,人們不再關心它的興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負和創作精神,以至將曲解當史實,以訛傳訛,以訛為是。到如今,江船經過巫山巫峽,船夫們津津有味,指指點點,談論著哪個山峰荒臺是楚王神女歡會處,哪片云雨是神女來臨時。詞人宋玉不滅,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獲際遇,身后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為此。前人或說,此“言古人不可復作,而文采終能傳也”,則恰與杜甫本意相違,似為非是。
顯然,體驗深切,議論精警,耐人尋味,是這詩的突出特點和成就。但這是一首詠懷古跡詩,詩人實到其地,親吊古跡,因而山水風光自然顯露。杜甫沿江出蜀,飄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計窘迫,境況蕭條,情緒悲愴,本來無心欣賞風景,只為宋玉遺跡觸發了滿懷悲慨,才灑淚賦詩。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云雨,故宅荒臺,以及舟人指點的情景,都從感慨議論中出來,蒙著歷史的迷霧,充滿詩人的哀傷,仿佛確是淚眼看風景,隱約可見,實而卻虛。從詩歌藝術上看,這樣的表現手法富有獨創性。它緊密圍繞主題,顯出古跡特征,卻不獨立予以描寫,而使之溶于議論,化為情境,渲染著這詩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詠古的特色。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于詩人重在議論,深于思,精于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體用賦,鑄詞熔典,精警切實,不為律拘。它諧律從乎氣,對仗順乎勢,寫近體而有古體風味,卻不失清麗。前人或譏其“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批評,未為中肯。
2.關于詠史的古詩
1、《漢宮詞》 唐·李商隱 青雀西飛竟未回,君王長在集靈臺。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2、《詠史》 唐·李商隱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蟠。 3、《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4、《過陳琳墓》 唐·溫庭筠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3.詠史懷古詩的常見意象及作用
意象:投筆、長城、明月、樓蘭、柳營、請纓、羌笛、古地、吳鉤等.感情: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一,詠史懷古詩詞要“有史”的根據,即歷史性即史事的文學化 詠史懷古類詩詞作為一類獨特的詩歌題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定了它擁有“著詩”“和史”的雙重特征.首先,文學性是詠史詩的永恒魅力.源于歷史而不泥于歷史,詠史,不是對歷史本事或事實的簡單敷寫或重復,而是史事的文學化,是將史事以文學形式中特有的詩的手段,進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構,最終成為一種不同于歷史的文學樣式.宋詠史懷古詩詞秉承著唐宋詩詞的特征,從形態上來說,首先是文學,是詩,是詞,而不是歷史.其次,詠史懷古詩詞要“有史”的根據,即歷史性.源于歷史本事,有感而發,有歷史事實作為憑依,而不是空發議論或單純地抒情,這是詠史詩構成的一個基本要素.二“、詠史”與“ 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從外在形態上講,詠史懷古詩詞是文學和歷史的統一;而從詩歌的內容構成上說,詠史懷古詩詞的獨特內涵則在“于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并且最終歸結于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詠史不是目的,詠史是動因,言志抒懷才是最終的旨歸.不但詠史所詠史事的內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對政治的關注,而且這類詩歌中所表達“的志”的內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業的理想,或是對國運興衰的擔憂;這些也都是基于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因而從一定程度上講,詠史詩更像是一種特殊形態的政治詩.在大多數情況下,唐宋詠史詩詞所關注的內容,最終都定位于現實政治.無論是初盛唐時期借對歷史上英雄人物建功立業的懷寫,以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為主題的詠史詩歌創作三“、古”與“ 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詠史懷古詩詞區別一般抒情詩歌的另一個顯性特征,是它的多維時空跨度.一般的抒情詩歌,多集中于某個時空斷面的書寫,無論是邊塞風物的敘寫,還是山水田園風光的描摹,詩歌的視角范圍多局限于現在、眼前;詠史懷古詩詞則不然.因為題材的關系,詠史類詩歌可以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具有著無限自由伸展的容量.或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發思古之幽情,此為懷古;然后再由憑吊古人引發對當下的時代社會或者自我生存狀態的思考,此為傷今.詩歌在古代與當今、過去與現在的轉接切換中行進,這是時間的轉換.還有空間的轉換,從眼前所見景物的破敗,遙想昔日的富庶與繁華,這是跨越歷史時間的空間切割.概而言之,詠史懷古詩詞“是詩”“與史“”、詠史”“與言志“”、古”“與今”的結合與統一,這是詠史懷古詩詞所獨有的藝術特征.。
4.詠史和感懷的古詩詞有哪些 只要名字和作者就可以了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臺城》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金陵懷古》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
《詠史》李商隱(北湖南埭水漫漫)
《蜀先主廟》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
《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PS:杜牧和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較多,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
詠史感懷的歌曲?我就列幾個,請樓主看一下算不算:
《菊花臺》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尾曲) 周杰倫
《這浪漫一千年有幾回》 (電視劇《單親媽媽》插曲) 劉庭羽
5.急求詠物、詠志、詠史、等類型的古詩詞
詠物:《詠柳》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⑸。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詠志: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感懷: 《望月懷遠》張九齡;《題都城南莊》 崔護
田園: 《飲酒史五》陶淵明;《登池上樓》謝靈運
邊塞: 《使至塞上》王維;《出賽》王昌齡
山水: 《山居秋暝》 王維;《終南山》王維
送別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汪倫》李白
思鄉 《黃鶴樓》崔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友誼 《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夢李白》杜甫;《夜雨寄北》李商隱
詠史 《烏衣巷》劉禹錫;《赤壁》杜牧
----------------------------
還有很多,查出名字就好找
田園詩用陶淵明的吧,經典。
6.急求詠史古詩,全篇的,古代的
杜牧的《赤壁懷古》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7.關于“詠史懷古”的古詩詞有哪些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詠史懷古詩的特點】
詠史懷古詩是一種借古事、古人、古跡或歷史事件抒發議論,托古諷今抒發情感的詩。
(1) 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2) 意象:歷史人物、城池、宮殿、寺廟、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3) 內容:國家-國運衰微、統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
(4) 表現手法:對比、觸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借古諷今、吊古傷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