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蘇軾鳳凰山下雨
小題1:(2分)寫美麗的山色湖光是為人物設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寫山色湖光為人物出場交代背景,以景的美麗襯托人的美麗。小題1: (2分)比喻、雙關——“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一語雙關; 襯托——“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小題1: (2分)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未正面寫人、寫音樂,反而寫曲終人散,只見青翠的山峰仍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音樂仍蕩漾在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言有盡而意無窮。
(要扣音樂評論,點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 略。
2.10首唐詩和10首宋詞,急
唐詩: 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竹枝詞》 2、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 《涼州詞》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 《涼州詞》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 5、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王灝 6、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 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幕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qiāng)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歡謔(xuè).主人何為言少錢,徑(jìng)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8、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杜甫 《潼關吏》 9、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 《登高》 10、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題湖上》 宋詞: 1、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 《卜算子·詠梅》 2、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3、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何時休,此情何時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義. 李之儀 《卜算子》 4、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 《雨霖鈴》 5、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新涼好個秋. 辛棄疾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6、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相見歡》 7、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 《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8、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攲玉枕,拂金微.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黃庭堅 《水調歌頭》 9、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蘇幕遮》 10、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戀花》。
3.《湖上》賞析
在《湖上》一畫中,還未完全擺脫具象。
除了對淡紫色、黃色、白色、藍色或黃綠色等自然色彩有強烈的感受外,還可以找到具象的細節。他想用色彩來譜曲。
他個人在色彩試驗中也已心醉神迷。他認為自己感悟到了一個自主的藝術世界的樂趣。
他寫道:"我終于進入了藝術的王國,這個王國就象自然、科學、政治等王國一樣,是一個自為的王國,它有它自己嚴格的法則。……" 此外,康定斯基還體會到作品"內在"因素的作用,他把這稱之為"藝術家靈魂的熱情"。
說這種熱情之所以能喚起"觀眾也產生同樣的熱情"就由于它的"純粹性"。康定斯基在論著中這樣寫道:"我們有理由希望繪畫上一個純構圖的時刻,已經為期不遠了。
4.詩詞飲湖上初晴后雨視頻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后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第一首一般選本不收錄,其實這首詩也寫得不錯,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兩首對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⑵,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⑶。
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妝濃抹總相宜⑺。
5.詩詞《飲湖上初晴后雨》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①瀲滟——形容水波相連,蕩漾閃光。
②方好——正顯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霧迷茫,似有若無。
④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過或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