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帶有翻譯的古詩
1.《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云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2.《營州歌》
唐代: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譯文】
營州一帶的少年習慣在曠野草原上生活,穿著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獵。
他們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會醉倒,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10歲就能騎馬奔跑。
3.《南歌子·游賞》
宋代: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譯文】
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一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一樣流。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
菰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著美酒。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著青山飛去晚云又將它挽留。
4.《龍標野宴》
唐代: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譯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邊乘著涼爽的風兒散步,朋友們帶著酒相互陪伴著來到了竹林深處。
不要說我們的音樂和歌聲是因為被貶謫的哀愁,那遠處的青山和當空的明月卻從不曾空缺
5.《題畫蘭》
清代: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
蘭花生長在山巖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巖石和巖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
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2.推薦十首有翻譯的古詩詞
1、《滁州西澗》韋應物 (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2、《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唐)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你背著的斗笠還帶著夕陽,獨自歸向遠方的青山。
3、《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
4、《逢入京使》岑參 (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5、《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
6、《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能不鉤起思鄉之情嗎?
7、《鳥鳴澗》王維(唐)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8、《江畔獨步尋花》杜甫(唐)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
9、《竹石》鄭板橋(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10、《己亥雜詩》龔自珍(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只有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3.古詩,帶翻譯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⑾無故人。
我們從元代《陽春白雪集》中大石調《陽關三疊》詞中可以發現,古人其實一直就是這樣詮釋的:“…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游如夢,眼前無故人。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
故此,準確完整地詮釋這首詩應該是這樣的:
朋友
請再干了這杯酒
待你將來凱旋而歸
西出陽關的時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這
渭城的細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隨風而舞的揚柳
還會像今天一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1.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連江:滿江。
5.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6.平明:清晨天剛亮。
7.客:指辛漸。
8.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9.孤:獨自,孤單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壺:我的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12.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中文譯文
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4.古詩帶翻譯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晴天時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的美麗多嬌.
望廬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5.十首古詩詞,附帶意思
《七步詩》(曹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后,留下豆汁來做成羹,把豆渣壓干做成豆豉。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
你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賞析】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
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賞析】王維寫《鳥鳴澗》的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首。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或許是一處景點。
《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在王維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表達了作者對山中春景的喜愛。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
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賞析】《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
【賞析】《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表達了作者贊美、稱贊春天,向往寧靜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石灰吟》(明代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賞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竹石》(清代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賞析】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
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女,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卷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
白天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春。
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他的部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安史之亂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沖口唱出這首七律。
全詩。
6.有哪些帶有翻譯的古詩
1、詠懷古跡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上黃昏.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這首詩是感事而暗喻感懷.昭君本是宮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圖招幸宮女,而昭君不肯行賄,招致遺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國,也只有月夜歸魂,抱憾終生.詩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當時寧國公主之怨.當時唐朝依靠回紇來平定安史叛軍,回紇驕橫,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來結好回紇,臨別時,公主哭道:“國家事重,死且無憾!”肅宗流淚而還.詩人寫昭君怨,正是借來表達寧國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識美惡,令昭君遠嫁塞外,與詩人因忠諫而遭貶斥的遭遇相符.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詩中用“群山萬壑”、“一去紫臺”等宏偉的景象給昭君做陪襯,使全詩顯得氣勢如虹,更凸顯出昭君的偉大!詠懷古跡五首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所導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之中所寫的.詩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卻物是人非,不覺與古人產生了“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共鳴.而殘酷的現實,也讓作者顯得對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2.江雪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里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7.誰有帶翻譯的古詩
暮江吟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譯文】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巧的弓。 【賞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
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
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
由于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梅花(六首其三) 詩人:陸游 朝代:宋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注釋】 ①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②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③何方:有什么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字放翁)。 ④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
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
“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江雪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譯文】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
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作于詩人謫居永州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借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
詩中客觀境界的幽僻更能體現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
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譯文】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
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 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佛經真諦世人并無領悟, 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
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禪院多么幽雅清靜, 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
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 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 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賞析】 寫出晨讀禪經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達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如同蘇軾所說:“寄至味于澹泊”。 這是一首抒寫感想的抒情詩。
詩的內容是抒發了詩人的哲學見解。前半部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
后半部寫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但如何修養本性,卻難以精熟。然而,他對禪院的清靜幽雅卻流連玩賞。
樂府雜曲·鼓吹鐃歌·獸之窮 詩人:柳宗元 朝代:唐 獸之窮,奔大麓。天厚黃德,狙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敵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組,啖以秩。黎之陽,土茫茫。
富兵戎,盈倉箱。乏者德,莫能享。
驅豺兕,授我疆。 沒找到譯文,抱歉~ 【賞析】 《獸之窮》仍頌高祖之厚德。
曰“天厚黃德”,可使“狙獷服”。全篇皆用比喻,明寫豺兕野獸,暗指李密之流。
李密乃首鼠兩端小人,幾易其主,與唐軍對壘,因“自亡其徒”,走投無路而降唐歸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當然。全詩大氣磅礴,每有奇字佳句,開篇“獸之窮”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狽困窘之態畢現;“皇旅靖,敵逾蹙”兩句尤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雞犬不驚;叛軍過境,百姓已亂。
天兵平定叛亂,李密日暮途窮,理固宜然。如果說,詩人用“蹙”字狀李密之狼狽還有些筆下留情的話,那么以“逾”修飾之,其“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獸之窮,奔大麓”,走投無路的喪家犬丑態暴露無遺矣! 相對于《晉陽武》,《獸之窮》多參差錯落。
全詩以三言為主,雜以四言,讀來仍感圓潤流暢,不覺得佶屈聱牙。在音韻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韻,仄聲,干脆利落,明快短促,敘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當;15-22句偶句押ang韻,響亮悠揚,鼓舞人心,有效地抒發了詩人歌功頌德之激情。
此乃音錯落,意亦錯落。前人評“此篇語特多精峭。
8.20首古詩加注釋
古詩太多了,列舉20首,以供參考: 1:早春 (唐朝)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詞語注釋) 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最是――正是。
處――時候,只在詩詞里才這樣用。 絕勝――遠遠勝過。
譯文 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鉆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遠勝過了滿城煙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詞語注釋) 勝日:天氣晴朗的日子。 尋芳:游春,踏青。
游賞美景。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面:以“東風”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濱:水邊。
譯文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無論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風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詞語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
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詞語注釋】 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深。 水晶簾:形容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
薔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
一種觀賞性植物,它的莖長似蔓,須建架供其攀援生長。 譯文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風輕輕拂動色澤瑩澈的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詞語注釋) 曉出:太陽剛升起。
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畢竟: 到底。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別樣:不一樣 接天:與天空接在一起 無窮碧:無邊無際的碧綠色 譯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與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確實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方,在陽光的照映下,荷花顯得格外艷麗鮮紅。
6:有約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詞語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歷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所以稱“黃梅時節”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④處處蛙:到處是蛙跳蛙鳴。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 譯文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
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朝)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詞語解釋】 江城:水邊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區口語,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繞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 明鏡:指橋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圓形,猶如圓的鏡子。
雙橋:指宛溪上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下橋叫做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橋影。
人煙:人家里的炊煙。 譯文 宣城,這座被江水環護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畫里。
山色欲晚,登樓遠望,晴空高曠,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兩條河水分外澄清,明凈如鏡,夾城而流。
兩座橋橫臥溪上,好似彩虹飛落。 晚炊裊裊,橘柚深碧,像籠上了深秋的寒意。
秋色漸深,那泛黃的梧桐,老的蒼勁遒俊。 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北樓上,迎風懷念著當年謝朓的一杯幽情? 8:秋風引 (中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詞語注釋】 ⑴至:到。
⑵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3)雁群:大雁的群體。
(4)孤客:孤獨的異鄉人。 (5)聞:聽到。
譯文 不知從哪里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
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來到耳邊了,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9:漁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詞語注釋) ①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相傳北雁南飛,到湖。
9.30首古詩詞加翻譯 , 最好是初中的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望無邊的黃河,一直伸向遠方的白云深處,一座孤城坐落在高山峻嶺之中。
羌笛聲聲,何必老是吹奏楊柳曲呢?應該知道,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的。】 望天門山【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山從中間斷開,給楚江讓出奔瀉的通道 ;碧綠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這里,可是又旋轉向北去,兩岸青山對峙,雙峰聳立,在那水天相連之處,一片白帆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從天邊飄來。
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晨辭別了聳立在燦爛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順流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日就可以回來。三峽兩岸猿猴的啼叫聲還在山谷回響,輕便的小船,已經穿過了萬座重疊的高山。
玉階怨【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贈別【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多情的人在分別的時候,萬千愁緒無從表達,好像是無情似得。只覺得在踐行的酒宴上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不出來。
酒桌上的蠟燭仿佛理解了我們的心意,禁不住露了惜別之情,替我們流下惜別淚珠,一直滴落到天明。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折斷的戟埋在沙子中,雖然長滿了鐵銹,但是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拿起來磨一磨、洗一洗,認出竟是三國時留下的兵器。
那是如果不是刮起了東風、給了周瑜以火攻的方便,那么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被曹操擄去,幽禁在銅雀臺內了。 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郭山村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歡唱,綠葉映襯著紅花,彌望是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
宋、齊、梁、陳時期修建了很多寺廟,有不少廟寺的樓臺殿閣,都迷漫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又互相掩映。 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在一個煙霧迷茫的夜晚,詩人的船停靠在繁華的秦淮邊,緊挨酒家。
對岸酒樓上的歌女不知道亡國的痛苦,還在唱因荒淫而亡國的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玉樹后庭花。 金谷園【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繁華的往事像香塵一樣飛散,流水無情的流淌著,花草自然成春。
黃昏時分,東風里傳來鳥兒哀怨的啼叫,落花紛紛就像那跳樓的美人。 雜詩【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從我的家鄉來,應該知道我家鄉的情況。
請你告訴我,我家窗戶下的那株梅花開花了沒有?。
10.有哪些比較短的古詩 帶翻譯 要少
1、送別 / 山中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2、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3、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別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