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是什么
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讀詩文 三、明詩意 四、悟詩情”1、知作者是必須的。
這步贊成。2、讀詩文也是必須的。
不只要讀,而且要背誦。越熟越好。
3、至于“明詩意、悟詩情”,感覺可能存在問題。古詩是古代文學中的精華,語言凝煉,意境優美。
有時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諷詠、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這要求不僅要對詩歌把握得當,而且要對當時的時世格局了如指掌。
否則,談何明意,更說什么悟情了。當然,有些詩,雖然不能說清楚它到底想表達什么,但讀著讀著就能讓讀者產生共鳴。
或許,能明了,就是我們自己對詩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詩在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的還原和體現罷了!!4、所以,三四兩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鉆。為了應試,只要逐字逐句能讓學生說出每句詩大體在說什么就夠了。
5、背誦再背誦。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其實這是很多大人的經驗,小時候讀詩,不管讀多少都只算是背下來。等長大了,突然哪天腦子里突然浮出這首詩的時候,就能真懂這首詩了。
專家觀點: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節奏強、跳躍大、文言語多、意義濃縮性大,要把理解古詩詞意思、體會古詩詞含義、辨析古今詞義的不同作為復習重點;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的時代較久遠,加之小學生認知層次較低,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對古詩詞的時代背景缺乏知識,因而對古詩詞理解與情的體會、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詩詞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初淺的認為,可以利用“知詩(詞)人、解詩(詞)題;讀詩(詞)句,曉詩(詞)意”的模式流程進行古詩詞教學,堅持訓練學生“查、解、釋、換、猜、調、補”的古詩詞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品味和實效。一、在“知詩(詞)人、解詩(詞)題”中讓“查、朗”成為習慣 還清楚地記得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就是用“知詩(詞)人、解詩(詞)題”入手開始進行古詩詞教學的。
雖然當時覺得記憶非常困難,但現在回想起來,深深印在腦子里的偉大詩人、詞者卻恰恰是當時花費大功夫來記憶的。而現在,時過境遷這種做法基本上受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創設情景、圖畫音樂導入等方式。
當然這些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詞的意境,有助于學生理解內涵,寓教于樂,但的確又是忽略了對詩人、詞人的了解程度。其實,在古詩詞教學中長期堅持“知詩(詞)人、解詩(詞)題的訓練,有以下好處:第一可以養成查閱古詩詞資料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在查閱中了解詩(詞)人的生平,寫作個性特點,了解詩(詞)的時代背景,為理解全詩(詞)作鋪墊(比如《七步詩》)。第二從詩(詞)題目入手解釋,可以培養審題能力,可以感知全詩(詞),了解全詩大意(比如:《示兒》)。
由此看來,古詩詞教學開始,我們要堅持進行“知詩(詞)人,解詩(詞)題”的訓練,讓其成為學生學習古詩的終身習慣之一。二、在“讀詩(詞)句,曉詩(詞)意”中讓“釋、換、猜、調、補”成為習慣。
試著新課改下古詩(詞)句的理解,不管是名師課堂,還是一線教師的普通課堂,大都利用多媒體,注釋等粗知大意,不求直譯(古今詞義對譯),是先進的教學手段值得推廣。然而就鄉村小學,古詩詞教學中,講求實效的還是堅持訓練學生用“釋、換、猜、調、補”的學習方法直譯古詩詞,讓其成為學習習慣,終身受用。
1、釋——查注釋、解注釋、看注釋。這是學習古詩文的常用方法。
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學生利用身邊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嘗試自己直譯詩句,通曉詩句的意思。2、換——古今詞對換。
如我在教學新課標人教版教材第十冊《古詩詞三首》、《牧童》一詩,理解“草鋪橫野六七里”中的“鋪”時,讓學生查字典,學生找到詞條:把東西展開或鋪平!聯系詩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讓學生給“鋪”組詞,學生很快想到了鋪天蓋地(把古代漢語中單音節詞“鋪”換成了現代漢語的多音節詞“鋪天蓋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長的茂盛、草野遼闊的意境)。3、猜——聯系上下文推測古詩(詞)中詞語的含義。
如在教學十一冊《泊船瓜洲》這首詞。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時,讓學生推測其含義,有的說是“隔開”。
于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辯論,結果是既可解釋為“隔開”,也可解釋為“間隔”,兩個意思都能表現出京口和瓜洲的距離。4、調—調換順序,即古詩詞句中的詞序有時與現代漢語語句的順序不同,需要調換才能正確直譯,比如在《絕句》一詩中,理解“門泊東吳萬里船”時,應調換為“門泊萬里東吳船”,翻譯為“門前停泊著行了萬里的東吳來的船只。”
5、補—補白,即在直譯古詩詞遇到意義跳躍性大,意義含蓄時,就需要教會學生補充意思,補充含義。如在古詩《泊船瓜洲》中,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時,如果設有補白的話,學生可能對京口、瓜洲、鐘山這三個地名,機械地理解為“從京口到瓜洲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不會明白其含義及作者心里的想法。
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補白:這是詩人在瓜洲遙望家鄉時的所見所聞,作者的。
2.誰能給我提供1到6年級人教版語文書上的所有古詩,還有重點難點1到6
語文第一冊:詠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像天歌.白毛俘綠水,紅掌撥清波.憫農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文第二冊: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近,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語文第三冊:憫農(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梅花。
3.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重點難點
1.詩經 蒹葭(jian jia ) 節選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2.漢樂府詩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kun)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建安詩 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song zhi)。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北朝民歌 木蘭詩 節選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5.宋詞 水調歌頭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6.滿江紅 岳飛 宋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7.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8.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9.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元曲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重點難點一、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想,分類復習古詩詞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聯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詠物言志詩——《石灰吟》《竹石》聯想到:詠鵝(鵝鵝鵝)駱賓王風(解落三秋葉)李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寫景詩——《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聯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蘇軾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二、以作者為生發點,復習積累的有關作者的詩詞。
如:王維、王昌齡、杜甫、鄭燮、蘇軾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小學階段古詩詞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