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說網絡語和古詩詞各有什么表達特點
網絡語言是指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于網絡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
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目前,網絡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語言并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并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筑美。
2.網絡詩歌的語言特點
詩歌語言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一個詩人終其一生,要是能夠有幾行精美的語言閃爍在詩歌的星空,就很不容易了。分析當下網絡詩歌的語言狀況,我以為有五:一是心語傾訴言為心聲。
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話:“詩是人們心里燒燃起來的火焰,這火焰燒著,發出熱,發出光。”詩人的心靈,藝術家的心靈是人類心靈的典型代表。
詩歌是心靈的外現,心里有詩歌里才會有;心里沒有詩歌里也不會有。據說,當年智利詩人聶魯達來中國時,詩人蕭三曾和他開玩笑說:你的姓在中國是三個耳,為什么我只看到你有兩個耳朵?聶魯達指指自己的胸口,說:另外一只在這里!這就是詩人和普通人的不同。
詩人寫詩雖然“并不是每首詩都在寫自己。但是,每首詩都由自己去寫——就是通過自己的心去寫”(艾青)。
詩歌是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純真表達,是自我靈魂與外在現實的對話,是作者瞬間的心靈感受。可以說詩歌的本質是心靈的美好之詩意呈現,是情感豐富之詩意表達。
一句話,詩歌是表達心靈的藝術。北大數學學院教授張順燕認為“美學”有“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詩歌,它展現了心靈的藝術,表達心靈之美。”
[1]正是在這樣一個精神荒漠化、文學邊緣化、詩意奇缺化的時代,極少數甘于寂寞的詩人仍然進行著獨自的心靈跋涉,堅持著他們的精神操守,在價值觀念上并不隨波逐流。應該說。
無論是什么境況下,這些人始終都是詩壇的脊梁,也是時代精神的承載著。對這些堅守心語傾訴的詩意跋涉者,我們充滿敬意!二是口語泛濫口語是詩意表達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詩歌走向大眾的最佳通道。
但口語詩是有難度的,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卻艱辛”。須知,很多時候看起來沒什么看頭的東西,往往是大有可賞之處的;不過,這需要落在“高手”筆下,才能有功力展現。
遺憾的是,當“口語”泛濫,甚至被嘲笑為“口水”詩時,它就將詩歌創作本身降低到只是一種文字形式的組合游戲而已。那種違反詩的規律寫出來的文字,然后在這些文字的頭上安上一頂“詩”的帽子,字句上徒具詩的形式,而絲毫不具備詩的本質,成為網絡詩歌中一朵妖艷的泡沫花朵。
管上《謠言》:“溫四記說管上死了/和幾個知己喝死的/楊二妮說管上死/得性病腐爛死的/管上說:都是好朋友/我還有一口氣/你們就把我埋了/大家活的真夠哥們。”這是一首所謂“垃圾派”的經典詩歌,口語化、敘事化是其外在的基本表征,而要說價值取向,我們找不到什么深刻的意義或精神內涵,僅僅是對生活現象的擺弄。
尤其是這種詩歌風氣興盛之極,放眼望去,皆是這種了無詩意的“口語”,不僅與詩歌語言的精致化、精美化要求相去甚遠,且導致詩歌創作的“門檻”大大降低,出現“無難度、無標準、無序化”寫作、甚至無論是誰都可以制作幾行分行的文字而美其為詩的尷尬局面。一個似乎“人人皆可寫詩時代”的到來,讓“偽詩”和“偽詩人”甚囂塵上,也讓“真詩”和“真詩人”斯文落地。
“假作真時真亦假”啊!三是私語呢喃一些人錯誤地把“個性寫作”等同于“個人寫作”,呈現出“私人化”和“私密化”的傾向,用誰也看不懂的方式了來表達“小我”,晦澀地書寫個人的隱秘世界且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形單影只地孤芳自賞。就像評論家張檸批評“女性私小說”時講的:“濃縮了我們這個時代全部的自戀經驗——幽閉在私人居室里照鏡、沐浴、做夢、滿嘴囈語,寫一些只有女性才有的私人經驗(性幻想、經期的煩躁不安感等);其作品中充斥著具有深度意象的語言,似乎每一句話都有弦外之音。”
雖說詩歌是我們的精神產物,但我們絕不能僅僅運用一些詩歌手法去表達我們瑣碎陰郁的個人情感,這樣的詩歌使作者的路子越走越窄,讀者越來越少,最后這樣的作品只能成為圈內詩人們關起門來的自賞品。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關系的日益繁復造成的社會整體心態的浮躁、詩歌個人化話語傾向嚴重造成的作品過分干澀、蒼白,是詩歌開始遠離人們生活的重要原因。
個人化的作品倘若只寫給自己或朋友看,那無可非議;但一旦發在網絡上、登在報紙上或印成書,就進入了公共領域,那些嘩眾取寵、賣弄個人隱私的“偽詩”,還是少一些吧。四是怨語充斥網絡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舞臺。
網絡恢復了詩歌的娛樂性,網絡放縱了詩歌里自由的天才、憤青、性壓抑者、厭世者,使得一些人以各種粗俗、骯臟、下流、囂張、粗俗的罵語,狂蕩放縱、寡廉鮮恥、極端不負責任地投入到各個網絡論壇,玩世不恭,情緒化的作品太多。遺憾的是,中國的小資多是真小資,但中國的憤青卻多是假憤青。
五是穢語描述種種令人難以啟齒、不堪入目的語詞與烏煙瘴氣的色調充滿了網絡詩歌的字里行間,尤其是“下半身”的許多作品,把粗俗當賣點,把粗俗當個性,把粗俗當技巧,把粗俗當革命,充斥了讓人無法閱讀的丑惡與骯臟,成為網絡時代糟蹋母語、作踐詩人、污染大眾、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黃毒”。“我是流氓我怕誰”?如果不知恥、不知粗俗為何物,那么會自樣呢?網絡詩歌的“色誘”就是一場迅猛撲來的汛期,不動聲色地將我們的精神家園和精。
3.網絡語言有什么特點
自主化、個性化、全息化、符號化已成為網絡環境下學生寫作與交流的主要特點。
1、自主化的寫作動機,是青少年網絡環境下交流與表達的首要特征。 青少年們在表達自己郁悶的同時,也傾聽了別人幾乎同樣的成長煩惱。
在交流與勾通中,他們得到了慰藉,心理的負擔得以釋放。在自娛娛人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尋找適合的方向。
積極參與是他們熱衷中于網上交流與表達的基本出發點。 2、個性化的語言是青少年網絡環境下交流與表達的標志。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葉辛認為:開放的網絡重新喚起了寫作的本質。標新立異是青少年的行為特征之一。
名頭一定要響,形象一定要酷。不能是帥哥,蟀哥也將就,語不驚人誓不休。
例如“帥得驚動**”之類,似乎只有這種調侃和幽默,才能體現或炫耀發言者的智慧和創意。 3、信息表述方式的全息化、符號化是網絡語言的獨特之處。
所謂信息的全息化,是在多媒體環境下,綜合運用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類型信息。以《偶的一生》(片斷,圖片均為GIF格式的動畫)為例:每天早上已經曬屁屁的時候。
(以圖形符號代替“太陽”一詞) 偶還在 ZZZZ(以“偶”代“我”,以酣聲代睡懶覺) 直到老媽 。偶才肯起床。
(以揮動的雞毛撣子言揍人) 諸如此類,極大地豐富了紙介質信息的內涵,調動了人的多種感覺器官,使人全方位地領略多種媒體符號帶來的美感。 4、詞匯的時尚化,是網絡語言生活化的寫照。
時尚、簡潔,鮮明,注重借鑒學習與吸收,不斷豐富漢語詞匯,也是網絡環境下語言的特點之一。“兄弟我閃先!”多么具有卡通意味的話啊。
這個“閃”可不是說他會發光,而是“逃跑”的意思,跟普通話中“閃開”的意思有點接近。但是這句“網話”具有更深層次的引申含義。
他們的“閃”,還帶有非常迅速,趁人不備,溜之大吉的意思。我們也從外國語言,從方言借到一些詞匯,在網上率先使用,然后走向生活,走向文本。
雖然這種創新還不夠規范與嚴謹,但是,畢竟是一種豐富與創新。可以說,網絡語言在此也充當了語言發展的弄潮兒。
5、網絡環境下表達與交流的廣泛性,更能體現語文新課改的精神。 交流是創作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上海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方仁工說:“網絡作文改變了以往那種學生寫老師批的單向交流的狀況,能讓學生參與社會,暢所欲言。”從語文的本質上看,語言文字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交際性是語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表達與交流是言語交際的最基本的訓練項目,突出語文的交際功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有所為而作。
4.詩歌語言的特點
詩歌的語言
1.平實質樸、樸素自然
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中蘊含深意。
2含蓄雋永,含蓄委婉
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麗,含蓄清雅
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藝術境界多如大雨過后的青青柳色、荷葉上顫動著的晶瑩水珠。
4.形象生動
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
5.絢麗飄逸
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化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
6婉約細膩
體現“曲,細,柔”的特點,即曲徑通幽,情調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
7幽默諷刺
此在詩中多指詼諧、風趣或辛辣的筆調和趣味。
8.雄渾
骨力挺建,氣壯山河,氣吞宙宇,氣度豁達,氣概恢弘,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剛毅雄健。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雄渾是盛唐詩歌的時代風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
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其特點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就主體而言,其表現為:情感激蕩,格調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闊達;氣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蕩不羈。就客體而言,往往擁有巨大的體積、偉大的力量而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或顯示出渾茫、浩渺的無限的闊達的景象,因而氣勢崢嶸,場面壯闊,境界飄渺,極目無垠。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杰出代表,蘇軾的詞注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善于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奔放豪邁的形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達雄壯的場面取勝。
10.沉郁
當詩人沉思默處、義憤填膺時,就變得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憂愁是杜甫詩沉郁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
11.悲慨
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詩人慨嘆風云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難之重,深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稱之。可見,悲慨是時代的心聲、詩人的呼喊,詩人面對動亂的現實,出于嚴肅的責任感,遂作悲慨。
12.俊爽
俊爽,即英俊豪縱,颯爽流利。代表詩人是杜牧。他的詩縱橫古今,雄視萬代,暢談歷史,痛扁時弊,總結教訓,憂國憂民,懷撐天之洪志,感報效之無門;另一方面,又矯健豪舉,瀟灑風流,流轉風動,暢快爽利。
13.沖淡
沖淡,級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
14.曠達
曠達,即疏狂不羈,通俗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
5.古詩和現代詩的特點
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古 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
詩詞中蘊藏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機的插入古詩詞有時會
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于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于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6.詩和詞各有什么特點
詩: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中國古代稱不合樂的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統稱為詩歌
詞: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詩詞的分別:時間上講,一般認為詩開張在戰國,詞發于殘唐五代。對于古代大多數的士大夫來講,詩關乎功名利祿,文人作詩都是在作文章的另一體,是主業,詞是副業,詩主而詞輔,有寫詩不作詞的,而作詞不寫詩的就很少,所以詞還有一個名稱:“詩余”——到清代有一點不同,詞格外獲得婦孺的熱愛,“清詞“中有好幾位有名的姐姐就沒有什么詩作流傳。詩和詞的區別,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意思很明顯,好像有位先生是這樣皆是的:“用對比來講:給人的感觸印象上,詩剛,詞柔;表達的手法上,詩直,詞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詩顯,詞隱;性別上(來由和歸屬),詩男,詞女。”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征的不同還表現在這樣五個方面:
1、和音樂的關系的差異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征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征的差異。首先,詩詞和音樂的關系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音樂分離,并且在與音樂分離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音樂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異
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
首先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古詩長短隨意;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但是詞的唱段不齊也是由格律規定的;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二三、二二三節奏;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煙波;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規定;最后,詩詞的對仗規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詩第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如鼎足對,可對可不對。《眼兒媚》
3、題材內容的差異
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4、語言特色的差異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因為題材多關乎女性,故而詞的語言也帶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艷。
5、風格的差異
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清李東琪語),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系。
7.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網絡用語,試從網絡語言的特點和語言文字規范
(1)網絡語言特點:完全不受傳統語言語法、語義規范標準的約束,這些詞語往往運用一些特殊的修辭手段,比如仿詞、比喻、諧音、擬人等,給人以幽默風趣、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但也具有“隨意性、情緒化、碎片化”的語言形態。
(2)語言文字規范化:從語言學角度看,許多漢語拼音、英語單詞、縮略語、數字、表情符的混亂組合與使用,在豐富和擴大普通話詞匯的同時,也使得一義多詞、錯別字泛濫成災,破壞了語言的純潔,使傳統語法規范面臨嚴重挑戰,從而造成語言的浪費和混亂。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網絡語和古詩詞的表達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