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古詩詞鑒賞專題
《錦瑟》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以“錦瑟”起興,既寫瑟之華美,又寫弦之細密繁復。
“無端五十弦”暗示華年悄然流逝,傷痛之情,悲憤之意,隱隱含于“無端”之感嘆中,這兩句可以說是這一首詩的總起。“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瑟上的每一條弦、每一根柱都牽引著詩人藏埋心底的一段傷痛。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頷、頸兩聯承首聯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對于李商隱來說,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于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的感慨,盡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托。
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旅夜書懷》 杜甫此詩寫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過旅夜所見星變、月涌的壯闊景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無定的感情。 詩的頭四句寫景。
首兩句寫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風中飄擺,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孤獨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風陣陣,寂靜和孤獨籠罩著一切,揭示了詩人浪游漂泊的孤清處境。
頷聯寫遠景,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大筆勾勒,寫得真切細膩,創造出一種闊大雄渾但又寂寞空曠的境界,從而再反襯詩人的孤獨,景中見情,景與情融。
詩的后四句筆勢急轉,直抒情懷。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寫出詩人極度憤慨之情,前句說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揚名,讀來令人心沉;后句詩人以自嘲口吻詼諧地說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
“豈”“應”是關鍵字眼,上下關聯。尾兩句觸景而情發,景以自況,運用形象的比喻收結全詩。
詩人以天地間一只形單影孤的沙鷗來寄托自己功業未成的慨嘆,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量。 《蜀相》,前四句由思人而謁祠,后四句由謁祠而及人。
第五句寫先主,第六句寫諸葛,第七句寫出師未捷,第八句寫淚滿襟。正是因先主三顧,而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由蜀相的出師未捷引出杜甫的淚滿襟,環環相扣,思路清晰,正與前四句相呼應。祠長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噓?而此時淚滿襟的杜甫,卻有千言萬語,永遠無法對人說出。
長安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悲辛;肅宗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時的滿腔忠誠;肅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決絕;朝廷的危機四伏和自己的報國無門……都化作汩汩的淚,灑啊,灑啊。 國難當頭,人心動搖,亂世“思”英雄,亂世“思”良相。
杜甫對國家的憂慮,對時局的牽掛,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親身感受,他痛切地認識到:只有良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那個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集權的體制下,良相離開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無作為。
這正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訴。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里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語,比之于大小珍珠墜落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詩里還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曲調的流轉和凝澀,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曲調的高亢雄壯,都把琵琶的聲音描寫得淋漓盡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里的“秋吹動搖神女佩。
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以聲喻聲,不在于聲音的完全相似,不能過于黏滯。 如“鶯”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銀瓶”,“騎”是“鐵騎”,“佩”,是“神女佩”,“盤”是“水晶盤”等等,有的并不直接關系到音響,卻能夠令人從中聯想到音樂的美妙。
描寫音樂,除了較多地運用比喻之外,還運用其他的手法。妙語點睛,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又寫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音樂是用來抒發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夠通過演奏表達自己的哀愁或歡樂。
聽曲的行家,也能夠從曲調中領會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聽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樣的心情,那感受會是很強烈的。
白居易真不愧為聽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調時已經感到弦聲飽含感情,于演奏的過程中又聽出琵琶女有無限心事,于演奏終結時更聽到了弦外之音,聽到了于無聲處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所以感動得青衫淚濕。
這里,用比喻已經不夠了,詩人。
2.中考古詩詞2010年河北張家口中考語文的34篇必考古詩詞有哪些
1。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2。湖上小桃三百樹,一齊彈淚過清明 彈淚: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顆顆雨滴似淚珠滿掛。
○清·郭《積雨》 3。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南唐·馮延巳《蝶戀花》 4。
東風夜放花千樹 花千樹:指元宵夜晚,彩燈用竹竿挑出半空,遠近高低,燦爛絢麗,好像千樹花發。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5。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 生:生長,實:結實。 ○宋·歐陽修《秋聲賦》 6。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7。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8。
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 愆qi1n陽:過于溫暖。 伏陰:夏寒。
凄風:寒風。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左傳·昭公四年》 9。慘慘寒日沒,北風卷蓬根 ○唐·戎昱《塞下曲》 10。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11。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唐·李益《度破訥沙二首》:“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
~。” 12。
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 磧q@:本指水中亂石,后引申為沙漠。夢猶懶:沙漠過于荒涼,夢中都不愿見到。
○唐·岑參《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13。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笛曲有《折楊柳》。
兩句意謂北地無柳可折,只能從樂聲中聽折柳調,因而也沒有春天的景色可看。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4。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唐·李頎《古從軍行》 15。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 蓬:蓬草。
○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1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廣大無邊的沙漠。
孤煙:烽火與狼煙。 大漠無邊,遠看烽煙格外直,故云“孤煙直”。
○唐·王維《使至塞上》 17。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鱖魚肥 鱖gu@魚:亦叫桂魚,一種名貴的淡水魚。
○清·孫原湘《觀釣者》 18。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藍:像藍靛的顏色。
○唐·白居易《憶江南》 19。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田田:蓮葉茂密的樣子。
○漢·樂府古辭《江南》 20。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記》第七十四回 22。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指黃河。 三萬里:極言黃河之長。
五千仞岳:指西岳華山。五千仞,極言華山之高。
○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長江邊上,三峰排列,南北相連,故名三山。
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清楚。二水句: 《太平御覽》卷六九引山謙之《丹陽記》說:白鷺洲在江寧縣西大江中;據史正志《二水亭記》載,秦淮河橫貫金陵城中,由金 陵城西流入長江,白鷺洲橫截于其間。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4。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絲竹:弦樂器和簫笛之類,泛指音樂。
○晉·左思《招隱二首》 2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兩句取《管子·形勢》“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之義。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6。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 乾坤句: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為一氣。
雙丸句:太陽、月亮映于大海之中,似雙丸浸在水內。 ○清·張照《觀海》 27。
無邊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無邊:水一望無邊。 ○清·趙翼《渡太湖登馬跡山》 28。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 ○唐·李商隱《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 29。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 汴biàn水:通濟渠東段。
泗水:出山東泗水縣。汴水、泗水都流入淮河。
瓜洲:在大運河入長江處。 ○唐·白居易《長相思》 30。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連海平:長江下游,江面寬闊,與海相連,江潮高漲,江海不分。 共潮生:明月似乎是從海潮中涌出。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花》 31。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源:水之源。
流:水的下流。 ○《荀子·君道》 32。
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滅:分辨不清,意為只見一片蔥綠色。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河北中考古詩詞鑒賞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