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詩詞簡介
《中華詩詞》創刊于1994年。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封面(11張)主辦的當代詩詞月刊。面向國內外。1997年交郵局發行,當年突破一萬份大關。到2002年發行量達到2萬份。2003年改為月刊后,發行量繼續增加,今年已經達到近3萬份,發行量已居國內外所有詩詞報刊之最。 20多年來年來,《中華詩詞》發表詩詞16萬多首,詩詞評論200多萬字,培養了上百名詩詞新人。從一開始,它就把“切入生活、兼收并蓄、求新求美、雅俗共賞”作為辦刊宗旨。它最大特點是“學術理論與創作并重,以創作為主兼及評論”。雜志的任務是“推出精品,推動詩詞創作,繁榮祖國詩壇,活躍詩詞評論”,方向是“走向大眾,為大眾服務”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振興中華詩詞。 它欄目豐富,詩文多彩,反映當代詩詞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最高水準。貼近生活,求新求美,很有特色,是一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刊物,是古典詩詞的堅強堡壘和陣地。 自2011年1月號起,為了適應中華詩詞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為了滿足廣大詩詞愛 中華詩詞
好者的需求,《中華詩詞》雜志將擴大版面,增加16個頁碼(總計80個頁碼),改用70克輕型紙,欄頭、頁眉套色印刷。擴版后的《中華詩詞》,將以全新的面貌,閃亮登場。擴版后《中華詩詞》雜志,將一如既往地奉行“切入生活、求新求美、兼收并蓄、雅俗共賞”的辦刊宗旨,同時將在聯系詩友、擴大合作、提高質量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以使《中華詩詞》雜志真正成為廣大詩人詞家、詩詞愛好者創作的園地、交流的舞臺。
2.中國古詩詞大全
- 1 -
唐詩三百首全集
《春曉》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相思》唐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終南望余雪》唐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靜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登鸛雀樓》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登樂游原》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聽彈琴》唐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八陣圖》唐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游子吟》唐 孟 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2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山月》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望月懷遠》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春望》唐 杜 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登岳陽樓》唐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終南別業》唐 王 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涼州詞》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烏衣巷》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維
- 3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出塞》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詠柳》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黃鶴樓》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獨步尋花》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題都城南莊》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剃下。
《憫農二》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郎月行》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金玉盤。 又疑瑤臺鏡,
3.中華詩詞的介紹
《中華詩詞》創刊于1994年。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當代詩詞月刊。面向國內外。1997年交郵局發行,當年突破一萬份大關。到2002年發行量達到2萬份。2003年改為月刊后,發行量繼續增加,今年已經達到近3萬份,發行量已居國內外所有詩詞報刊之最。
4.中華詩詞簡介
《中華詩詞》創刊于1994年。
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封面(11張)主辦的當代詩詞月刊。面向國內外。
1997年交郵局發行,當年突破一萬份大關。到2002年發行量達到2萬份。
2003年改為月刊后,發行量繼續增加,今年已經達到近3萬份,發行量已居國內外所有詩詞報刊之最。 20多年來年來,《中華詩詞》發表詩詞16萬多首,詩詞評論200多萬字,培養了上百名詩詞新人。
從一開始,它就把“切入生活、兼收并蓄、求新求美、雅俗共賞”作為辦刊宗旨。它最大特點是“學術理論與創作并重,以創作為主兼及評論”。
雜志的任務是“推出精品,推動詩詞創作,繁榮祖國詩壇,活躍詩詞評論”,方向是“走向大眾,為大眾服務”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振興中華詩詞。 它欄目豐富,詩文多彩,反映當代詩詞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最高水準。
貼近生活,求新求美,很有特色,是一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刊物,是古典詩詞的堅強堡壘和陣地。 自2011年1月號起,為了適應中華詩詞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為了滿足廣大詩詞愛 中華詩詞好者的需求,《中華詩詞》雜志將擴大版面,增加16個頁碼(總計80個頁碼),改用70克輕型紙,欄頭、頁眉套色印刷。
擴版后的《中華詩詞》,將以全新的面貌,閃亮登場。擴版后《中華詩詞》雜志,將一如既往地奉行“切入生活、求新求美、兼收并蓄、雅俗共賞”的辦刊宗旨,同時將在聯系詩友、擴大合作、提高質量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以使《中華詩詞》雜志真正成為廣大詩人詞家、詩詞愛好者創作的園地、交流的舞臺。
詳情參閱:?wtp=tt。
5.中國古代詩歌介紹大全
五絕·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絕·少年行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五絕·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五絕·紅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五絕·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七絕·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贊同217| 評論(2)。
6.中國古詩詞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古詩詞按內容分可分為:送別詩、懷古詩(詠史詩)、羈旅詩、田園山水詩、邊塞詩、詠物詩、寫景詩、宮(閨)怨詩八大類。
下面僅簡要介紹送別詩、寫景詩、詠史詩、詠物詩四大類。
1、送別詩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
送別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以婉約派詞人、詩人寫的較多。
2、寫景詩
古代詩人經常游覽山水、寫景言志,寫景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了較大的比例。
一般來說,寫景詩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襯托、對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詩的中間兩聯往往對仗工整,詩的語言特點:明快、清新、簡潔、質樸。
3、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是通過對獨特的事物的贊賞,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寫所詠之物的形態、色澤、特征,追求貼切逼真,但如果僅僅是客觀的描摹,滿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詠物詩。也就是說,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一首優秀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詩人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4、懷古詠史詩
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二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
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借古諷今和杰作。
7.古代詩人簡介20個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4.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
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5.陳子昂。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新人物之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6.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7.賀知章。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
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8.王昌齡。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9.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10.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并稱“郊寒島瘦”。
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1.賈島。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仙,人稱“詩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號“碣石山人”。代表作有《長江集》,《詩格》,《病蟬》,《唐詩紀事》等。
12.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13.李商隱。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
代表作有《錦瑟》《無題》《春雨》等。14.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代表作有《阿房宮賦》《遣懷》《樊川文集》等。15.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代表作有《孟浩然集》《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等。1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詩人,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代表作有《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
17.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
代表作有《梅花》《登飛來峰》《王臨川集》等。18.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代表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