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古詩詞《長相思》改成一篇文章
李白的長相思還是納蘭的?
納蘭的 長相思:
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我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非常思念遠方的家人。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的風景,是清寒蒼涼的,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異常。如此壯麗之景。
我為侍衛之職,一生多鞍馬勞役,而更多的是懷家思鄉之情,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最憶的還是家中的溫暖。所以,我的鄉夢不成,帳外的風雪聲勾起的是對家鄉無盡的思念。
仿佛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晚上,我與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我想起了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軍帳多,隊伍龐大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我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我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我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我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借助于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
更何況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原文;長鄉思
[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改寫古詩《長相思》100字200字300字400字長相思改寫仿寫白話文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專家吳巧云 改寫古詩《長相思》100字200字300字400字長相思改寫仿寫白話文改寫古詩《長相思》100字200字300字400字長相思改寫仿寫白話文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地方,有一只軍隊在行進,那就納蘭性的的軍隊他們經過了跋山涉水的路程。
他們每到晚上時就搭起帳蓬來睡覺,當他們要睡時風刮的大,雪下的多,害的他們睡不著覺,納蘭性德走出帳蓬望向天空,悄悄地說‘老天你難道就這么自私嗎,連讓我在夢里看看親人都不讓,你還算是老天嗎。’他們的帳蓬里亮著溫暖的燭光,把黑暗照的光明,但納蘭性德不覺的,他要的是家鄉里親人的溫暖而不是那燭光。
這時候的納蘭性德更是孤獨,寂寞。將士們也在帳蓬里流著眼淚思念家鄉,懷戀親人,正所謂古人曾說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呀,這真令人震驚,因為古人從這幾個字就可以體會到當時思念家人的感情。
皎潔的月光,照著納蘭性德的臉上,他正與他的部下邊塞軍人翻身越嶺,跋山涉水,向山海關挺進。將士們踩在足足有一尺厚的雪地上,冒著寒冷,日夜兼程。
我真想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我知道,納蘭性德的回答一定是:為了祖國,而離開了家鄉。漸漸的,夜深了,將士們在雪地上搭起了帳篷,上千頂帳篷一頂連一頂。
深夜,風雪交加,冷極了。帳篷外傳來了擾亂睡意的風雨聲,“呼呼。
3.改寫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長相思填詞三首
文·碧劍柔情
長相思(一)
月朦朧,意朦朧,
夜半燭光映宇穹。馨香入夢中。
盼相逢,不相逢,
夢寐凝眸情意濃,醒來依舊儂。
長相思(二)
怕思戀,還思戀,
陣陣涼風心透寒。親人望眼穿。
聚也難,見還難,
縷縷相思夜不眠。不由珠淚漣。
長相思(三)
日悠長,夜悠長,
夢囈魂牽離別殤。風吹心也涼。
思悠長,念悠長,
墨點香書挽月光。相思夢里藏。
參考資料:碧劍柔情
4.把五年級詩詞長相思改編成短文,要求把詩句意思表達出來
我在洛陽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發蒼蒼,我的家人不知怎樣?是否還活在世上?讓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來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亮灑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鄉的親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思鄉的淚。
這時,突然樹上的葉子飄落了下來,秋風又把葉子卷了起來。哎…… 我來到書房,想寫封信給家人,可是不知從何說起,要說的話太多了……過了好長時間,終于把信寫好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細綢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騎著馬奔到驛站門口,“哦!原來你是專門為人捎信的。”
他說:“是。”我便把信慎重遞給他,他要走的時候,我再次把信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么忘寫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給要走的人。
我囑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知道我還在這里,要過兩、三年才能回去。
望著遠去的他,滾燙的熱淚迷蒙了我的雙眼……。
5.古詩《長相思》清代人納蘭性德改成故事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解釋: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么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故園無此聲”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故園豈無風雪?但同樣的寒霄風雪之聲,在家中聽與在異鄉聽,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賞析: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關(這里借指山海關)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燈”則是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借助于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燈”既是上闕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闕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從“夜深千丈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詞既有韻律優美、民歌風味濃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純真清麗;又有含蓄深沉、感情豐富的一面,如夜來風潮回蕩激烈。詞人以其獨特的思維視角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將草原游牧文化的審美觀與中原傳統文化的審美觀相融合,集豪放婉約與一體,凝煉出中華詞壇上一顆風骨神韻俱佳的燦爛明珠,深受后人喜愛。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將作者推為宋后第一真詞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納蘭性德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滿漢融合的時期;他貴族家庭興衰關聯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以及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歷,構成特殊的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6.納蘭長相思寫成小短文
皇上命令軍隊向山海關進發。
將士們滿臉擔心,互相竊竊私語:“怎么?又要仗?”“是呀,這次戰役似乎非常艱難……”雖然不愿意,可是軍令難違呀!于是,納蘭性德率領將士們,手握長槍,身披盔甲,整裝待發。一聲令下,軍隊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軍了。
此時正是寒風刺骨的隆冬。風雪無情的吹打著將士們的身軀。
將士們的深深的陷在厚厚的白雪里,凍傷了,臉凍紅了,手凍僵了。一次次的跌倒在雪地里,但每次都掙扎著爬起來,互相攙扶著。
接著,眼前出現了一條冰河。將士們小心翼翼的牽著馬踩在冰上。
忽然,冰裂了,一位將士掉進了冰冷的河水里,無力的呼救著。其他幾位將士齊心協力將他救了上來。
“沒事吧?怎么樣”一位將士關切地詢問道。“沒事。”
他顫抖著聲音虛弱地回答,但不久,繼續向前走去,就這樣,將士們翻過了一座座雪山,渡過了一條條冰河一路上受盡了風雪的欺凌。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抱怨,只有堅定的向前。
漸漸的,夜深了。將士們便準備在這里暫時休息一個晚上。
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上,在一頂頂簡陋的帳篷里,一點點微弱的燈火,閃爍著迷離的光點。風呼呼地刮著,雪花漫天飛舞,將士們猛然從夢中驚醒,再也無法入睡。
聽著外噪雜的風雪聲,將士們回憶著在故鄉的各種情景。那時正是暖洋洋的春天。
他與孩子在空曠的草地上放風箏。孩子快樂的說:“父親!你看孩兒放得多高啊!”不遠處,自己穩馨的家園正升著縷縷炊煙,他那漂亮、賢惠的妻子門前向他招手:“郎君、孩子!快回來吃飯吧!”坐在飯桌前,他一邊打逗孩子,一邊與妻子嘮家常,一邊吃著美味的飯菜。
多么幸福啊!“呼——……呼——”忽然,一陣大風打破了他的思緒,腦海中的美好景象立刻化為烏有。唉——什么時候,戰爭才會結束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改寫作文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