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經常引用的典故,古詩名句集錦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5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53、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論語·微子) 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5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5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6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64、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 6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6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6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68、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雜記)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70、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 7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經·乾) 7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易經·系辭上) 7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系辭上) 7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76、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77、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7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79、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80、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82、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卜居) 83、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84、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8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8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88、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8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9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9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2.作文引用常見古詩詞名句
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中路分。
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5、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6、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7、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8、坐上客恒滿,樽中飲不空。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10、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1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12、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4、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17、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18、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19、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20、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21、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22、擢擢當軒竹,青青重歲寒。23、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24、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25、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6、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無知此詞者。27、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
28、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29、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
30、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31、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32、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33、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34、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35、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36、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37、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38、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39、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0、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41、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42、為惜故人去,復憐嘶馬愁。43、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
44、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45、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46、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云橫。47、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4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9、寂寞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5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高考語文作文引用古詩范例
第一招:底蘊成句第一種情況,引用古詩文。
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引用如:我喜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這種直白讓人感覺幼稚。
第二個層次 名句后面有一定闡述表達式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②“生命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該層次重點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風格等的解說。
意境的理解多數遵循傳統的認知,但個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往往更能出新意。有時表達為:名言+品德。
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該層次重點在于把握表現人物品質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現的優秀品德。
有時表達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
②我憧憬歸隱于“屋上春鳩(jiū)鳴,村邊杏花白”的田園。引用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內容有時是無法確定的,根據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變化無窮。
因此本層次的準確表達式為:名言+解說(或闡述)。第三個層次 將詩句割裂,分開引用,或截取兩句詩的部分組合在一句里如:①我喜歡“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②寂寞是“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③我喜歡“燈如晝”的元夜“花市”。④我喜歡“暗香盈袖”的“黃昏”。
前二句是剪裁兩句古詩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詩割裂后組合成一句。這一層次已經是比較靈活地運用了。
第四個層次 化用古詩文名句如: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②“美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感覺古詩里的動植物帶著古典的美,又復活在大自然中,裝點今天的生活。第二種情況,用著名歷史或文學人物的事跡或細節組句。
表達為:名人+名事。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敘寫如:“項羽兵敗烏江,令英雄扼腕。”
“屈原汨羅投江,讓忠臣垂淚。”第二個層次 詩意地展示如:①“命運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
②“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語言的彈性濃縮錘煉了詩的形象,那聲“仰天長嘯”和“沉痛的叩問”穿過歷史的隧道,壓迫讀者的心靈,讓人思索命運的真諦。
第三種情況,歷史人物與相關詩句的組合。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引用表達為:名人+名言+意境。
如:①美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②美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
③美就是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與恬淡。前兩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個層次 化用表達為:名人+名言化用。如:①“李白的云帆點綴了滄浪之水”。
②“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③“陸游的夢鄉回蕩著鐵騎錚錚”。
④“蘇軾的華發張揚了少年意氣”。⑤“思念使女詩人瘦比黃花”。
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垂淚千行”。⑦“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
化用給人的審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詩還原成生活的同時又提升和詩化了生活。
4.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引用經典詩詞名句
首先,你肚子里有多少詩句?考場上的臨場反應最做不得假,除非你事先知道考題。炎炎夏日,大開門窗,涼風襲來,有人說:好大的風;有人說:真是有情風萬里卷潮來。上了考場,誰會比較厲害一眼就知道了。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是可以通過高三一年里解決的。課內的所有古文全部要背得滾瓜爛熟,倒過來都應該可以背。然后,在課內的基礎上,看一些延伸的名作。
舉個例子:課內有辛棄疾的一首詞,你去找一找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反復誦讀(這個時候先不要背),把自己看得最順眼的3—5首找出來。可能大家都說另外幾首你沒有選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你選出來的都是你最有感覺理解得最好的,寫作文的時候最容易用上去的,這些是【你的詩詞】,個性、創新和理解很重要的,老師也會耳目一新,另眼相待。
高考課內的古詩詞作家一共沒幾個,全部篩選完了之后也就50首左右,這個時候,你每天抄一首,貼在一抬頭就要看到的地方,背熟它、理解它、思考它。循環兩三次,你可以擴大范圍,再篩選一批。這樣,加上課內的,你肚子里的古詩詞高三一年里就會有100來首,這個時候,我告訴你,是可以隨意引用而不覺得牽強附會、捉襟見肘的時候了。
當然,以上是基于你高中三年的2/3什么都沒有做的情況下。我喜歡的方式是一邊大量閱讀,一邊把自己看到的喜歡的都抄下來,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寫成厚厚的一本東西。這樣的話,我不僅可以引用詩句還可以引用名人文章的一些句子、章節和觀點。現代詩的巧妙融入字里行間也是考場上的必殺技。
第二,講一講引用的方式。樓主提出這個問題,想必是老師說的,多多引用可以加分。這是真理,但是很多人把真理用得很惡心。其實,就是一句詩:潤物細無聲。
在文章當中打上引號的是最差的。第二差的是整段整句一摸一樣的用。這兩種方式都是在鄙視閱卷老師的智商,難道你知道的詩詞老師不知道嗎?他們要你背嗎?不是的,就算是炫耀自己知道的多,知道得冷僻,也不要整句一摸一樣的來挑釁老師。其實翻開一些高考作文選就知道了,這兩種實在是很低級的。
巧妙兩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很奧妙的。有一個人的文章就是妙用詩句的典范:余光中。我們舉個例子: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聽聽那冷雨》)這一句話里面用了多少詩句數的過來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都在這句句子里了,你翻開李清照的這首詞對照一下,疏雨、梧桐、點滴、愁緒是不是都在?更不用說什么豪情俠氣、什么雨打風吹去。多讀讀他的文章有一天突然能學他化用了,也是意外的收獲。對,我剛才說了,這叫化用。
化用是巧妙引用的入門了。但是那一種老師一看就忍不住給你高分呢?接下來就是我最推崇的引用意象。有一種東西在中國古詩詞里面反復出現:雨、猿啼、泣血、江南、孤鴻、登樓、流水、菊花。。。這些都有固定的含義和與之相聯系的背景。在作文當中,我推薦在表情達意的時候,可以大量堆砌相似的意象以達到將情感向高潮的作用。這很難很難,可以嘗試一下,不過一旦底氣不足就顯得傻到極致。
總結一下,巧妙引用的方式,從高到低排列:堆砌相似意象、化用詩句、整句引用、打雙引號引用。注意,不要因為我說打雙引號引用很傻就完全不打,如果你真的是一摸一樣單獨引用,還是打雙引號,顯得你的作文功底(標點符號的應用)很好,先規范地使用中文,再想著怎么寫比較出彩。
再拖一句:這四種方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錯落有致才是真正的美麗。
最后,講一下有一種過猶不及的狀況。前幾年的高考范文有一種文章很多高分,就是整篇文章大量堆砌詩詞,其實思考得很少很單薄,華麗得不得了,真正的觀點大概就沒有任何邏輯的一兩個。
我不希望我寫完這篇文章之后,樓主的作文變成這樣,這就是一種悲劇了。詩句的引用只是一種修辭的方式,是一種高分速成,但是最好的文章,到誰的手里都是高分的文章,是有思想的文章,是邏輯線清晰,討論深刻的文章。有人說,說什么不重要,怎么說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對也不對。怎么說固然最重要,但是說什么才是老師想要看見的,投其所好才是考試的王道對吧?平時看見什么都多想一想,找同學老師多辯論一下,觀察一下班級里面文章真的好的同學,他們都是想得看得寫得最多的人。
好了,祝,成功!加油!
ps:有什么問題再追加提問好了。
5.求引用古詩或名言的作文開頭
例如:
引用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運用引用,能使說明文更顯生動,能使議論文更見雄辯,能使記敘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現魅力。
1.秋日里,在草堂與杜甫一起仰天長號“八遠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體會詩人背井離鄉的心酸和窮困潦倒的無奈。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田野披上艷麗的輕紗,我不愿顯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入冬,我手捧著親愛的書,在火爐準備一杯熱茶,就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溫習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利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衾不暖錦衾薄。”的塞北風光。依偎在窗前,描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蒼涼景象……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母親一般的溫柔與無私,辛勤地哺育著世間萬物;夏季,炎熱的季節里,是風,送來了涼爽。閱讀風,感受它的溫柔與體貼。
3.且看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氣概,看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看那“海內存知己,天涯苦比鄰”的胸襟……
4.這個年代,沒有宋詞,所以,我尋覓不到“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尋覓不到“千金縱買相回賦,脈脈此情誰夢”的,尋不到“妨把浮名,換了淺斟你唱”的無奈,尋不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悲涼,在這個沒有宋詞的年代,我卻固執地認為,那是世上最美的樂意。
5.“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后評……”,遙望歷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傷的眼淚潸然而落。
6.“何當共剪西窗,卻話巴山夜雨時”,漆黑的夜掩蓋不住你不斷落下的淚水,綿綿的家愁縈繞在傾盆大雨之中……
7.有時,我也想化作歷史的足跡,重踏“雨邑清塵,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飽覽“蒼蒼翠微,蟬鳴幽深”的致遠寧靜,感受歷史的一片滄桑。
8.他仰頭望望天空的飛鳥,是那樣自由,朝著夢想奮力翱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滿心悲憤,他轉身一躍。他的一躍,凝成了一條弧線,宣明了滿心的愛國情懷與“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瀟灑!
9.揭自然面紗,擁美麗懷抱。自然絕不會單調,因為有“萬紫千紅總是春”的點綴;自然絕不會孤獨,因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的陪伴。
10.窗前捧詩詞,邂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幾許,女子愁情愁幾何?“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可命運之神卻沒有垂青于你,讓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難,文物喪失,丈夫遠逝,金兵南下,帶著對明誠的追憶,國家的擔憂,你在“滿地黃花堆積”的秋夜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你倚窗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捂胸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望雨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6.高考語文作文引用古詩范例
第一招:底蘊成句第一種情況,引用古詩文。
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引用如:我喜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這種直白讓人感覺幼稚。
第二個層次 名句后面有一定闡述表達式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②“生命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該層次重點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風格等的解說。
意境的理解多數遵循傳統的認知,但個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往往更能出新意。有時表達為:名言+品德。
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該層次重點在于把握表現人物品質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現的優秀品德。
有時表達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
②我憧憬歸隱于“屋上春鳩(jiū)鳴,村邊杏花白”的田園。引用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內容有時是無法確定的,根據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變化無窮。
因此本層次的準確表達式為:名言+解說(或闡述)。第三個層次 將詩句割裂,分開引用,或截取兩句詩的部分組合在一句里如:①我喜歡“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②寂寞是“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③我喜歡“燈如晝”的元夜“花市”。④我喜歡“暗香盈袖”的“黃昏”。
前二句是剪裁兩句古詩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詩割裂后組合成一句。這一層次已經是比較靈活地運用了。
第四個層次 化用古詩文名句如: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②“美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感覺古詩里的動植物帶著古典的美,又復活在大自然中,裝點今天的生活。第二種情況,用著名歷史或文學人物的事跡或細節組句。
表達為:名人+名事。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敘寫如:“項羽兵敗烏江,令英雄扼腕。”
“屈原汨羅投江,讓忠臣垂淚。”第二個層次 詩意地展示如:①“命運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
②“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語言的彈性濃縮錘煉了詩的形象,那聲“仰天長嘯”和“沉痛的叩問”穿過歷史的隧道,壓迫讀者的心靈,讓人思索命運的真諦。
第三種情況,歷史人物與相關詩句的組合。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直接引用表達為:名人+名言+意境。
如:①美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②美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
③美就是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與恬淡。前兩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個層次 化用表達為:名人+名言化用。如:①“李白的云帆點綴了滄浪之水”。
②“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③“陸游的夢鄉回蕩著鐵騎錚錚”。
④“蘇軾的華發張揚了少年意氣”。⑤“思念使女詩人瘦比黃花”。
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垂淚千行”。⑦“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
化用給人的審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詩還原成生活的同時又提升和詩化了生活。
7.有哪些作文常用古詩詞名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龜雖壽》三國?曹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三國?曹植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東晉?陶淵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南唐?李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淪》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唐?李白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羌笛何許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唐?孟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將進酒》李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維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唐?杜甫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唐?白居易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唐?白居易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唐?李商隱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無題》唐?李商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元稹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曉》唐?孟浩然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唐?李紳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唐?杜牧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唐?杜甫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唐?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唐?杜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唐?杜甫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唐?張繼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唐?柳宗元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唐?劉禹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雜詩》清?龔自珍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絕句》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聲聲慢》宋?李清照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宋?李清照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宋?李清照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宋?林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宋?陸游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臨安春雨初霽》宋?陸游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詠梅》宋?陸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宋?蘇軾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宋?蘇軾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睛后雨》宋?蘇軾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江城子》宋?蘇軾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浣溪沙》宋?晏殊 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宋?柳永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鳳棲梧》宋?柳永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宋?朱熹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宋?蔣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元?辛棄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絕句》唐?杜牧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離別》唐?白居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宋?朱熹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語文作文引用常規古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