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白菜的古詩句
朝中措 朱敦儒
先生饞病老難醫。
赤米厭晨炊。
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里黃齏。
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
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
此物曾識有玉磨,畦間總看賽雕琢。
橫八豎九七十二,爾僅一棵價幾何!
菜農自古好粗腰,足水精糧養碧嬌。
玉立婷婷威且壯,便便大腹系絲絳。 將白菜稱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齊老有一幅寫意的大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鮮紅的辣椒,并題句說:“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2.關于白菜的詩句
關于“白菜”的古詩句較少。
詩句有:先生饞病老難醫。赤米厭晨炊。
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里黃齏。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
早晚一杯無害,神百仙九轉休癡。——《朝中措》(朱敦儒)白菜古時稱“菘”。
《六書故》載:“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莖葉中白度,因謂之白菜。”
古人形容菜之美者,稱“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在洛陽和北方有悠久的種植史。
過去,到了冬季,天寒地凍,百葉凋零,是菜的淡季,大白菜成為主要菜蔬。況且北方冬季的大白菜,一棵白菜重十余斤,葉葉緊裹成球形,切開后,雪白水嫩,觀之可愛版,可炒、燴、汆(cuān)、燒,被譽為“菜中王”。
作者簡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
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權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3.齊白石白菜的畫法
齊白石(1864~1957)植根傳統,師法造化的國畫大師。
他把前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體會得很深刻,其畫以文人畫為根基,開掘民間傳統,探討雅俗結合,為傳統花鳥畫注入了蓬勃生機,風格剛健鮮活、詼諧幽默。且詩書畫印兼能,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齊白石作畫用筆雄渾健拔,用墨滋潤淋漓,用色濃艷潑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來,隨意而成,極為簡括大氣。
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時脫略形跡,離形而以神會求似,有時則模寫物象纖毫畢現。尤喜將闊筆大寫的花卉與工細草蟲合于一圖,以求相反相成之韻趣。
以其畫風發展來看,早年筆墨較清新整飭,中年以后漸趨雄肆,晚年則爐火純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飾。 最早寫清末官場所流行的「館閣體」,其后拜胡沁園、陳少蕃二師,后又跟隨二師寫湖南一帶流行的道州何子貞體(寫顏真卿)。
四十歲出游后,認識曾熙、李瑞清,學寫魏(爨龍顏碑)方筆,后又寫六朝。五十歲開始寫鄭文公碑,寫金冬心,行草書寫湖南岳麓山名碑、唐代李北海(邕)的「麓峙碑」(行書),兼寫金冬心、鄭板橋、吳昌碩等。
后為治印,又寫楷書、篆書;也學三國時吳國的「天發神讖碑(篆)」之雄偉渾厚。六十歲左右字已成熟,將其臨摹各碑帖融合貫通,自成一家,為齊白石字體風格,但還不夠穩定。
七十歲前,書法雖自成一格,但字結構上還不夠緊湊。七十五歲后書法已完全成熟,用筆絲毫不懈,運筆穩健爽快,表現出氣勢雄健,渾厚有神韻。
4.齊白石的詩詞
齊白石作品集
《蛙聲十里出山泉》、《古樹歸鴉 》、《 逋蝶 》《羅浮覓句圖》 、《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全集》 不倒翁》畫旁題曰:“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正好昨天我在書店買了一本《齊白石詩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你最好去書店看看。
隨便給你錄幾首:
《題借山圖》
吟聲不斷出簾櫳,斯世猶能有此翁。畫里貧居足夸耀,屋前猶有舊鄰松。
《畫華岳圖題句》
仙人見我手曾搖,怪我塵情尚未消。馬上慣為山寫照,三峰如削筆如刀。
《逢梅蘭芳》
記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貴動公卿。如今燕市無人識,且喜梅郎呼姓名。
《夢大滌子》(大滌子就是清初的著名書畫家石濤)
皮毛襲取即工夫,習氣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間偷竊法,大江南北只今無。
《題畫蟹》詩云:“處處草泥香,行到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
《櫻桃》即興題了兩句:“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 齊白石作品集
《蛙聲十里出山泉》、《古樹歸鴉 》、《 逋蝶 》《羅浮覓句圖》 、《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全集》《不倒翁》畫旁題曰:“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正好昨天我在書店買了一本《齊白石詩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你最好去書店看看。
隨便給你錄幾首:
《題借山圖》
吟聲不斷出簾櫳,斯世猶能有此翁。畫里貧居足夸耀,屋前猶有舊鄰松。
《畫華岳圖題句》
仙人見我手曾搖,怪我塵情尚未消。馬上慣為山寫照,三峰如削筆如刀。
《逢梅蘭芳》
記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貴動公卿。如今燕市無人識,且喜梅郎呼姓名。
《夢大滌子》(大滌子就是清初的著名書畫家石濤)
皮毛襲取即工夫,習氣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間偷竊法,大江南北只今無。
《題畫蟹》詩云:“處處草泥香,行到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櫻桃》即興題了兩句:“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