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關道德講堂的詩歌朗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作者: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擋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2.求道德講堂相關資料
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大力宣講道德先進人物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努力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
“道德講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為主線。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以“禮儀”為核心;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以“誠信”為核心;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以“和睦”為核心;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以“友善”為核心。其主要任務是:要充分發揮“道德講堂”導向、平臺、輻射作用,在建設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布局標準化、流程規范化、對象分眾化、形式多樣化。
(一)布局標準化。“道德講堂”的室內要有統一的背景和標識,要利用桌椅樣式選擇、場地布置以及文字、圖片、背景音樂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道德建設氛圍。
(二)流程規范化。“5+X”模式。“5”是規定動作,即唱一首道德歌曲(開講前,組織群眾唱一首“道德講堂”主題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圍繞主題,組織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短片)、講一則道德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體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誦一段經典(組織干部職工朗誦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作一番點評“X”是自選動作,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課適當添加部分環節,從而豐富“道德講堂”的教育內容和形式。比如演一個道德舞臺劇或小品、朗誦一段道德詩歌、舉辦一次道德知識競賽、開展一次道德美文欣賞。
(三)對象分眾化。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分類施教,建設好“道德講堂”。同時,要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大膽創新,以網絡為平臺的“網絡道德講堂”等。
(四)形式多樣化。以“我唱、我看、我聽、我誦、我講、我議、我選、我行”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干部職工意愿,設計多樣化的宣講形式,使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
“道德講堂”要以倡導勤政廉潔、忠誠負責、知禮守禮等為主要內容,將參與“道德講堂”納入干部職工教育培訓體系,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意識,改進作風、提升效率、搞好服務,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率。
3.道德講堂的感悟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
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后,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
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
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轉載,僅供參考,同學您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請好評~~~】。
4.求道德講堂相關資料
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大力宣講道德先進人物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努力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
“道德講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為主線。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以“禮儀”為核心;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以“誠信”為核心;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以“和睦”為核心;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以“友善”為核心。其主要任務是:要充分發揮“道德講堂”導向、平臺、輻射作用,在建設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布局標準化、流程規范化、對象分眾化、形式多樣化。
(一)布局標準化。“道德講堂”的室內要有統一的背景和標識,要利用桌椅樣式選擇、場地布置以及文字、圖片、背景音樂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道德建設氛圍。
(二)流程規范化。“5+X”模式。“5”是規定動作,即唱一首道德歌曲(開講前,組織群眾唱一首“道德講堂”主題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圍繞主題,組織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短片)、講一則道德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體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誦一段經典(組織干部職工朗誦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作一番點評“X”是自選動作,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課適當添加部分環節,從而豐富“道德講堂”的教育內容和形式。比如演一個道德舞臺劇或小品、朗誦一段道德詩歌、舉辦一次道德知識競賽、開展一次道德美文欣賞。
(三)對象分眾化。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分類施教,建設好“道德講堂”。同時,要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大膽創新,以網絡為平臺的“網絡道德講堂”等。
(四)形式多樣化。以“我唱、我看、我聽、我誦、我講、我議、我選、我行”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干部職工意愿,設計多樣化的宣講形式,使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
“道德講堂”要以倡導勤政廉潔、忠誠負責、知禮守禮等為主要內容,將參與“道德講堂”納入干部職工教育培訓體系,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意識,改進作風、提升效率、搞好服務,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率。
5.道德講堂的心得體會作文
星期五下午,我們聆聽了道德講堂,啟發很深。
道德講堂主要講的是與誠信交友。誠實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
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然而,我們今天所講的“誠信”, 就是不要欺騙別人,做老實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發展之道。
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與誠信為友。
6.二十三篇道德講堂和諧片感悟
大家好!我來談一下感悟與認識,大道老子,著有道德經,老子
哲學與古希臘哲學被稱為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
學思想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今天參加了道德大講堂,
感觸頗多,
前不久學習道德經的情景歷
歷在目,時過不久,踴躍出了這么多的助人為樂。
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
我們的薛主任忘我的為自己的病人兩次獻
血;我們的白衣天使們,多次伸出援助之手,臘月二十五,她們冒著
鵝毛大雪,為困難同胞送去溫暖;難得可貴的是,我們院領導唐書記
在去年八月為大學生救助一千元,等等。
這一切,是偶然也是必然,道德經的學習,喚醒了我們靈魂深處
的善。道德講堂的設立,勢在必行,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就
要從一點一滴,
從身邊做起,
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關愛我們的病人,
孝敬我們的父母,夫妻和睦勤儉持家,不斷提升個人道德境界,為子
孫后代做好榜樣,讓中華民族成為道德高尚的民族。
多做善舉,
幫助別人,
快樂自己。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謝謝大家!
7.觀道德大講堂
顧名思義,道德講堂就是一個引導人們講道德,讓人長好心的地方。
崇德向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精神追求。一個人,只有長好心,才能當好人;只有當好人,才能有好報。
古人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好人自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我們來到這里,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來激勵自己,用道德的陽光來溫暖心靈,立于德,踐于行,從而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中國人。
道德講堂主題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爭當新時期‘四德’居民”。具體要突出“四個圍繞”,即圍繞“禮儀”主題,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圍繞“誠信”主題,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圍繞“和睦”主題,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圍繞“友善”主題,推進個人品德建設,開展四個方面的道德教育:(一)社會公德教育。
以“禮儀”為核心開展居民道德知識普及,積極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引導本社區居民親身參與道德實踐,創建崇德尚善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二)職業道德教育。
以“誠信”為核心開展居民職業道德知識普及,崇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的高尚品質。(三)家庭美德教育。
以“和睦”為核心開展居民家庭美德知識普及,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動,引導社區居民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身體力行,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四)個人品德教育。
以“友善”為核心開展居民個人品德知識普及,提倡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的高貴品質,倡導和樹立關愛、善待、寬厚和包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