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文中,桃花這意象通常表達了什么
菊花象征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桃花在詩中的意象2.1 作為春天的意象春天是花的季節,花的世界。
可是人們一提到春天,就會想起濃艷的桃花。因為桃花在早春開放,芳華鮮美,往往成為春天來到的象征。
比如唐代周樸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桃花》);唐代吳融的“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濃芳綺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
(《桃花》)都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在萬紫千紅的春天所占的特殊地位。桃紅柳綠,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寫照,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稱為桃花水、桃花汛、桃花浪。
與此同時,桃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聯系在一起。因此,憐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詩的一個重要內容。
如南朝沈約的“風來吹葉動,風動畏花傷。紅英已照灼,況復含日光,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縫裳。
詎誠當春淚,能斷思人腸。”(《詠桃詩》)抒發了詩人因傷春而斷腸的思緒。
清代袁枚的“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題桃樹》)將桃花凋零后滿目的狼藉景象與初放第一朵時的鮮艷明麗作對比,表達出他憐花惜春的思想感情。2.2 作為美人的意象以桃花比擬美人,或將美人比作桃花,在古代桃花詩中屢見不鮮。
《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首唱以桃喻人的先聲。南朝徐悱的“方鮮類紅粉,比素若鉛華”(《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由眼前鮮艷的紅白花瓣的桃花,聯想到妻子臉上的胭脂和香粉,表達出對遠方妻子強烈的思念之情。
唐代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借緋紅的桃花襯托少女的羞容。而唐代韋莊的“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庭前桃詩》)則用湘女之淚、息媯無言描摹桃花的姿態。
清代曹雪芹的“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歡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桃花行》)以花擬人,以人比花。
詩人以人淚長流比花自嫵媚,淚易干比花易衰,憔悴人比憔悴花,回環反復、珠聯璧合,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刻畫出一個孤獨無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純潔美麗而紅顏薄命的象征性寫照。2.3 作為桃源的意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桃源即桃花源,是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構建的世外仙境,是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理想世界,那里與世隔絕,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無憂無慮,千百年來一直令騷人墨客心馳神往。因此,桃花往往和桃源聯系在一起,成為文人雅士避世隱居的理想處所。
如宋代的陸游曾經胸懷報國大志,然壯心未酬,兩鬢先斑。到了晚年,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很是向往。
他的“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泛舟觀桃花》)和“千載桃源信不通,鏡湖西塢擅春風。舟行十里畫屏上,身在西山紅雨中。
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陽歸棹莫匆匆。豪華無復當年樂,爛醉狂歌亦足雄。”
(《連日至梅仙塢及花涇觀桃花抵暮乃歸》)都是詩人晚年歸隱后生活和心情的生動寫照。宋末元初的謝枋得在“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慶全庵桃花》)中,把自己隱居地慶全庵比作桃源,將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像桃花源中一樣不記時日,看到桃花開放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來到。詩人看到落英繽紛,花落流水,就擔心會有“漁郎”問津,害怕暴露“桃源”所在,表現了作者隱居的堅定態度。
百度知道!!。
2.以桃花來表達自己對戀人的思念之情的詩句
很多的 自己選一首 也可以搭配著寫的 有個性的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
——宋.劉敞:《桃花》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清.袁枚:《題桃樹》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唐.吳融:《桃花》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立徐步立芳洲。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宋. 謝枋:《慶全庵桃花》
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自別西川海棠后,初將爛醉答春風。
——宋. 陸游:《泛舟觀桃花》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唐. 元稹:《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一樹魚三尺,
不醉月明船不歸。
(陳繼儒《春日雨霽泛舟》)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山中答問》)
雙飛燕子幾時回,
夾岸桃花蘸水開。
(徐俯《春游湖》)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3.描寫春天的古詩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⒈《絕句》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
⒉《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白居易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展現了一幅景色明麗,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抒發了詩人對西湖,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現出詩人喜悅的思想感情
⒊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的心情,同時又對朵朵春花總會被雨打風吹去的婉惜之情,有一種留春不隹的感慨!是啊,有的詩人在問“春舊何處”,有的詩人也感嘆,風雨之后的“綠肥紅瘦”。
4.描寫桃花的詩句描寫心情方面的
桃 花 令
桃花簾外春意暖, 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 人與桃花隔不遠。
桃花簾外開依舊, 簾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憐人弄清柔, 隔簾折枝風吹透。
風透湘簾花滿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 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葉亂紛紛, 花綻新紅葉凝碧。
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媚。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詩詞中桃花抒發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