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母親思念遠方的兒子”的詩句有哪些
1、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清代 蔣士銓《歲暮到家》
2、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元代 王冕 《墨萱圖·其一》
3、君不見孤雁關外發,酸嘶度揚越。空城客子心腸斷,幽閨思婦氣欲絕。——南北朝 釋寶月
《行路難》
4、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宋代 賀鑄《天香·煙絡橫林》
5、慈母招眉久盼望,爆竹聲里人無歸。——清朝 納蘭性德《游子詩》
6、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唐代 孟郊《游子吟》
7、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唐代 孟郊《游子詩》
8、兒行千里母擔憂,別去家鄉謂水流。
9、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宋代:葛長庚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
10、夢里故鄉慈母淚,滴滴穿石盼兒歸。——清朝 納蘭性德《游子詩》
2.有哪些描寫母親思念遠方孩子的古代詩詞
1,《游子吟》唐代:孟郊原文: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2,《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原文: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白話文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3,《游子》唐代:孟郊原文: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白話文釋義:萱草長滿臺階,出游的兒子行走天涯,母親靠在門前,卻不見兒子歸來,何時萱草花開。
4,《元日》 北宋:王安石原文:歲歲爆竹聲中辭 ,年年煙花影里回 。夢里故鄉慈母淚 ,滴滴穿石盼兒歸。
白話文釋義: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年年煙花綻放,在夢里回去過。夢中的家鄉,母親在思念遠行的兒子,水滴石穿一般盼著兒子歸來。
5,《歲暮到家》清代:蔣士銓原文: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白話文釋義: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
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3.描寫母親對待孩子的詩句有哪些
1.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3. 《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4.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5.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4.形容“母親很擔心兒子”的成語有哪些
1. 掛腸懸膽【 guà cháng xuán dǎn】: 形容擔憂,放不下心來。
出處: 元·柯丹邱《荊釵記·合巹》:“送荊釵只愁富室褒談,良媒竟沒一句回俺,反教娘掛腸懸膽。”
2. 牽腸掛肚【 qiān cháng guà dù】: 牽: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處: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可怎生將俺孩兒一時勾去,害的俺張善友牽腸割肚。”
3. 孟母三遷【mèng mǔ sān qiān】: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出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4. 老牛舐犢【lǎo niú shì dú】: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出處: 《后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5. 舐犢情深【shì dú qíng shēn】: 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出處: 《后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5.表達母親心疼孩子的詩句
1、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釋義:
屋梁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一窩生下乳燕四只。四只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住。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吃飽飯。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一會兒往返十來轉,還怕餓著窩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音,一一為它們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長得豐滿,引上了庭院里的樹枝,再不回頭,隨著風兒四下飛散。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也喚不回還。只好回到空窩里面,悲鳴通宵不斷!
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當回想從前:想想你們是乳燕的時代,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么掛念,今天你們應有體驗!
2、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出自清代蔣士銓的《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釋義: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3、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圖·其一》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
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釋義: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母親擔心遠方孩子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