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巫峽的詩句
巫峽見巴東,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寫巫峽的詩句:(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描寫巫峽的詩:巫峽 陸龜蒙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過巫峽 唐代:李頻 擁棹向驚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從水底,聳出在云端。 暮雨晴時少,啼猿渴下難。
一聞神女去,風竹掃空壇。巫峽唐代 曹松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
不逐彩云歸碧落, 卻為暮雨撲行人。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
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2.贊美巫峽的詩句
巫峽見巴東,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寫巫峽的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描寫巫峽的詩:
巫峽
陸龜蒙
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
過巫峽
唐代:李頻
擁棹向驚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從水底,聳出在云端。
暮雨晴時少,啼猿渴下難。
一聞神女去,風竹掃空壇。
巫峽
唐代 曹松
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
不逐彩云歸碧落, 卻為暮雨撲行人。
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
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3.巫峽用什么詩句形容
《巫峽》——唐·楊炯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巴東三峽歌》——無名氏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十三四時嘗從巫峽過他日偶然有思》——唐·沈佺期小度巫山峽,荊南春欲分。
使君灘上草,神女館前云。樹悉江中見,猿多天外聞。
別來如夢里,一想一氛氳。《過巫峽》——唐·李頻擁棹向驚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從水底,聳出在云端。暮雨晴時少,啼猿渴下難。
一聞神女去,風竹掃空壇。《巫峽》——唐·陸龜蒙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巫峽》——唐·曹松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不逐彩云歸碧落,卻為暮雨撲行人。
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巫峽聽猿》——唐·吳商浩巴江猿嘯苦,響入客舟中。孤枕破殘夢,三聲隨曉風。
連云波澹澹,和霧雨蒙蒙。巫峽去家遠,不堪魂斷空。
《楊柳枝》——唐·劉禹錫巫山巫峽楊柳多,朝云暮雨遠相和。因想陽臺無限事,為君回唱竹枝歌。
《竹枝》——唐·劉禹錫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唐·皇甫冉巫峽見巴東,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
《相和歌辭·朝云引》——唐·郎大家宋巴西巫峽指巴東,朝云觸石上朝空。巫山巫峽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時起。
一時起,三春暮,若言來,且就陽臺路。《宿巴江》——唐·棲蟾江聲五十里,瀉碧急于弦。
不覺日又夜,爭教人少年。一汀巫峽月,兩岸子規天。
山影似相伴,濃遮到曉船。《巫山》——宋·蘇軾瞿塘迤邐盡,巫峽崢嶸起。
連峰稍可怪,石色變蒼翠。天工運神巧,漸欲作奇偉。
坱軋勢方深,結構意未遂。旁觀不暇瞬,步步造幽邃。
蒼崖忽相逼,絕壁凜可悸。仰觀八九頂,俊爽凌顥氣。
晃蕩天宇高,崩騰江水沸。孤超兀不讓,直拔勇無畏。
攀緣見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一一問廟吏。
遙觀神女石,綽約誠有以。俯首見斜鬟,拖霞弄修帔。
人心隨物變,遠覺含深意。野老笑吾旁,少年嘗屢至。
去隨猿猱上,反以繩索試。石筍倚孤峰,突兀殊不類。
世人喜神怪,論說驚幼稚。楚賦亦虛傳,神仙安有是。
次問掃壇竹,云此今尚爾。翠葉紛下垂,婆娑綠鳳尾。
風來自偃仰,若為神物使。絕頂有三碑,詰曲古篆字。
老人那解讀,偶見不能記。窮探到峰背,采斫黃楊子。
黃楊生石上,堅瘦紋如綺。貪心去不顧,澗谷千尋縋。
山高虎狼絕,深入坦無忌。洪蒙草樹密,蔥茜云霞膩。
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終朝自盥漱,冷冽清心胃。
浣衣掛樹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歸意念城市。
不到今十年,衰老筋力憊。當時伐殘木,牙蘗已如臂。
忽聞老人說,終日為嘆喟。神仙固有之,難在忘勢利。
貧賤爾何愛,棄去如脫屣。嗟爾若無還,絕糧應不死。
巫峽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唐·李端《雜曲歌辭·古別離二首》)若從巫峽過,應見楚王神。(唐·岑參《送周子落第游荊南》)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唐·李郢《中元夜》)自從一別襄王夢,云雨空飛巫峽長。(唐·李群玉《宿巫山廟二首》)。
4.巫峽用什么詩句形容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山空夜猿啼,征客淚沾裳。”
此乃唐人楊炯詠巫峽片斷詩句,形容三峽天下險,其實驚險處尚不及萬一。巫峽兩岸巖壑幽深,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彎轉縈回。
此時的輪船好像是穿行于一條天然畫廊中,水光山色,美不勝收。古人用“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帶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巫山之美。
古代詩人詠巫山紅葉 □向承彥 “十二好峰秋更妍”,巫山巫峽四季皆美,唯秋天最美,清代陶澍的詩句,道出了人們的共同感受。秋冬之際,層林盡染,漫山紅遍,巫山紅葉,美不勝收。
現將古代詩人吟詠巫山紅葉的佳句略舉數例介紹于下。 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唐·杜甫《秋興》 晶瑩的露水染紅了滿山楓林,巫山巫峽彌漫著秋的氣息。唐代大詩人杜甫《秋興》中的這兩句詩,描寫巫峽秋天景色,借以表達自己對故園的思念。
又是一年將要過去,滯留峽中的我何時才能回家?杜甫在“安史之亂”中,避亂入蜀,曾留寓峽中兩年多,對故鄉的思念充溢在詩人心里,所以滿目的紅葉使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烈。 巫峽云開神女祠, 綠潭紅樹影參差。
——唐·李涉《竹枝詞》 彌漫的云霧散去,奇麗的巫峽中,神女廟慢慢顯露出來,將身影和搖曳的紅樹一起倒映在碧綠的江潭中。唐代詩人李涉的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動靜相宜,色彩絢麗的圖畫。
巫峽迢迢舊楚宮, 至今云雨暗丹楓。 微生盡戀人間樂, 只有襄王憶夢中。
——唐·李商隱《詠楚王宮》 長長巫峽中隱藏著楚王舊時的宮殿,如今,煙云細雨籠罩紅紅的楓樹,仿佛還在訴說神女的故事。平凡的人都留戀人間的快樂,只有襄王沉湎在虛幻的夢中。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詩,描寫楚宮景色,婉曲地道出襄王夢神女的荒唐和虛無。 楚云何逶迤, 紅樹日蔥蒨。
——唐·喬知之《巫山高》 唐代詩人喬知之《巫山高》的這兩句詩,“逶迤”,形容云霧彌漫之狀,“蔥蒨”形容茂密之狀。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宋·陸游《三峽歌》 奇麗的巫山十二峰,在江邊可以見到九峰,我站在船頭,欣賞滿眼絢麗的紅葉和青翠的植被交織,映照著秋空的云霞。南宋大詩人陸游的《三峽歌》寫于紹熙甲寅年(公元1194年),寫的是二十四年前,乾道庚寅(公元1170年)入蜀時的情景,可見巫山紅葉給詩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神女峰前江水深, 襄王此地幾沉吟。 麗華溫玉朝朝態, 翠壁丹楓夜夜心。
——明·楊慎《竹枝詞》 明代著名詩人楊慎的這首《竹枝詞》,詠嘆神女故事,用翠壁丹楓襯托人物心情。 飛峽云容白, 懸江樹影紅。
——明·盧謙《舟過巫峽》 白云在峽谷中涌動,紅楓從高高的懸崖上把影子映照在江面。明代詩人盧謙的《舟過巫峽》,從聲、色、動、靜等方面描寫巫峽景色,此二句把白云和紅楓互相映襯,畫面感極強。
云雨荒臺何處宮, 長途暮日映山楓。 浮生往來渾閑事, 不獨襄王是夢中。
——明·繆宗周《詠楚王宮》 明代詩人繆宗周的這首《詠楚王宮》,步李商隱《詠楚王宮》詩韻而作。傍晚,一條長長的山徑仿佛遙遠的古代延伸而來,夕陽把余暉投射在山間的楓林上。
長途、暮日、山楓,很好地襯托了詩人落寞的心情,表達感懷古跡的主題。 荒山何處覽琳宮, 一片斜陽醉晚楓。
——清·修仁《詠楚王宮》 到了清代,修仁等詩人也步李商隱《詠楚王宮》詩韻而唱和。一個“醉”字生動表現了楓葉之紅。
楚宮已作梵王宮, 蒼翠回環萬樹楓。 ——清·烏拉靈壽《詠楚王宮》 清代詩人烏拉靈壽的這首《詠楚王宮》亦步李商隱詩韻而作。
“萬樹”二字寫出了巫山紅葉之壯觀。 錦樹秋飛珠佩近, 石屏春轉玉臺遙。
——清·陳浚《神女廟》 清代詩人陳浚《神女廟》詩,描寫神女廟景色,吟詠神女故事。“珠佩”代指巫山神女,用燦爛似錦的巫山紅葉襯托神女的美麗。
線轉白云峰在下, 溜穿紅樹雨初昏。 ——清·周厚轅《巫山十二峰舟中可見九,予陸行并經其三有作》 清代詩人周厚轅的這兩句詩,描寫詩人在雨后的傍晚,沿著蜿蜒的小徑,穿行在白云紅樹之間的情景。
想必步行山中,能更好領略巫山紅葉之美吧。
5.描寫巫峽的古詩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鄭世翼:"巫山凌太清,岧峣類削成。霏霏暮雨合,靄靄朝云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盧照鄰:“ 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李端:“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帶風。猿聲寒過水,樹色暮連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
其余請閱.cn/Announce/Announce2.asp?BoardID=100&ID=672&ac=nxt&rd=459
6.有關于巫峽的古詩詞歌謠.
楊柳枝---劉禹錫
巫峽巫山楊柳多,朝云暮雨遠相和。
因想陽臺無限事,為君回唱竹枝歌。
離思五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鄭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靄靄朝云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
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盧照鄰:
“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帶風。
猿聲寒過水,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
楊炯:
三峽七百里,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宋代閻伯敏《巫山十二峰》詩:
山頭行云自朝朝,陽臺莫色聯云霄。
朝來莫去變云雨,送老行客無回橈。
(《巫山十二峰?朝云》)
秋山黃落春山青,不識仙家云錦屏。
六銖天衣下拂石,香風馥郁朝真亭。
(《巫山十二峰?翠屏》)
散而成章合為龍,回風混事游鴻濛。
舟人上下神女供,俗妝鉛粉胭脂紅。
(《巫山十二峰?登龍》)
綠蓑鞋緊青行纏,束薪蘊火開山田。
云間仰聽仙佩響,蓬鬢拂掠燒畬煙。
(《巫山十二峰?集仙》)
山頭枝枝竹掃壇,舟子竹枝歌上灘。
炷香上廟擲杯珓,但乞如愿舟平安。
(《巫山十二峰?凈壇》)
望夫石女春復秋,巴歌楚舞隨遨游。
夜深九皇清唳響,仙禽亦替離人愁。
(《巫山十二峰?聚鶴》)
山頭鳳鳴求其凰,山前家家背鳳筐。
竹花結產未忍食,刀耕火種五里香。
(《巫山十二峰?棲鳳〈飛鳳〉》)
釵頭裊裊山花枝,裙尾舊纈山麻衣。
朝隨云起采薪去,莫趁女伴穿云歸。
(《巫山十二峰?起云》)
黃麾白馬功告成,云華夫人朝玉京。
虞后夏后引音節,高低峽船搖櫓聲。
(《巫山十二峰?上升》)
云源一派瑤池分,灑落掉石隨東奔。
森人但憂香溪水,肖邊惟有昭君村。
(《巫山十二峰?圣泉》)
舟船搖搖大巫前,松前絲蘿望纏綿。
屏風角軒恰匝背,心在山頭人倚船。
(《巫山十二峰?松巒》)
東皇君來流曉霞,莫看西北王母家。
云華夫人王母女,肯為廟食留三巴。
(《巫山十二峰?望霞》)
下面就舉幾首這樣的“巫山峰名詩”,讓大家感受一下閱讀的樂趣和詩人高超的詩藝。
曾步凈壇訪集仙,朝云深處起云連。
上升峰頂望霞遠,月照松巒聚鶴還。
才睹登龍騰霄漢,遙瞻飛鳳弄晴川。
兩岸不住翠屏嘯,料是呼朋飲圣泉。
翠屏百丈起云煙,遠望霞光照圣泉。
聚鶴漫夸千載盛,登龍疑到九重天。
朝云有雨還飛鳳,凈壇無路可集仙。
試問松巒樵子徑,上升風月數峰還。
松巒集仙飲圣泉,神女登龍朝云閑。
聚鶴飛鳳翠屏舞,起云上升凈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