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兩句是誰寫的
宋朝 黃庭堅
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
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
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何況頭上安頭,屋下蓋屋。
畢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打破沙鍋問到底正確的寫法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其原意是“打破砂鍋璺到底”,璺讀作wen第三聲,同問。因為和問同聲,所以就改用問字了。璺就是沙鍋上的裂紋,砂鍋磕壞了打壞以后就會有裂紋一直延伸到砂鍋的最下面。就是比喻問題追根究底。
這個典故出自宋朝的黃庭堅的《拙軒頌》里面有一句“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2.像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七字詞語有
天若有情天亦老、山雨欲來風滿樓、樹欲靜而風不止、此地無銀三百兩、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天若有情天亦老 [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
【解釋】:天倘若有情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
【出自】: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翻譯】:趙衰蘭送客咸陽道,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
二、山雨欲來風滿樓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
【解釋】:欲:將要。比喻局勢將有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
【出自】:唐·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翻譯】:溪云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
三、樹欲靜而風不止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
【解釋】: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刮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翻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四、此地無銀三百兩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自】: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五、心有余而力不足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
【解釋】: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翻譯】: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仁了嗎?我沒有看到力量不足的;因為有了,我還沒有見過呢。
3.打破沙鍋問到底(寫7字成語)
飽漢不知餓漢饑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識廬山真面目
得饒人處且饒人
初生牛犢不怕虎
不看僧面看佛面
長江后浪推前浪
不見棺材不落淚
半部論語治天下
聰明反被聰明誤
此地無銀三百兩
多行不義必自斃
好漢不吃眼前虧
大水沖了龍王廟
浪子回頭金不換
近水樓臺先得月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個巴掌拍不響
心有靈犀一點通
呵呵,自己想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砸破砂鍋問到底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