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王重陽的詞
一住行窩幾十年,蓬頭長目走如顛。
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
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來生前。
出門一笑無拘礙,云在西湖月在天。
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履。佐漢開鴻基,矻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
重陽起全真,高視乃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
妄跡復知非,收心活死墓,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我經大患余,一洗塵世慮,
巾車徜西歸。擬借茅庵住。明月清風前,曳杖甘河路。
2.形容歐陽鋒的詩句
1、華山論劍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為公開的比試或學術爭鳴。
金庸武俠巨著《射雕英雄傳》之中第一次華山論劍,黃藥師(東邪)、歐陽鋒(西毒)、段智興(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陽(中神通)五人在華山頂上斗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
第二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已逝,郭靖少年英杰剛過二十歲,接黃藥師、洪七公三百招不敗。黃藥師、洪七公便默認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雖然武功卓絕,黃藥師、洪七公都難以勝他。可他因為練了假的九陰真經,全身筋脈逆轉。黃蓉伶牙俐齒,最后將歐陽鋒給說瘋了。至于南帝段智興因為出家,法號一燈,早已看破名利,故沒有參與這次論劍。
在小說《神雕俠侶》中,“華山論劍”又一次被提及。當年五絕中僅存二人感嘆世間人才凋零。重訂“五絕”,為:“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
2、金老先生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最后是這樣寫的: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3.王重陽關于陰陽五行的詩
重陽節,起源于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
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重陽(1112~1170)中國金代道士。
全真道創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
后改名世雄,字德威 。入道后 ,改名嚞,字知明 ,號重陽子。
祖籍陜西咸陽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遷終南縣劉蔣村。幼好讀書,后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
金天眷元年(1138),應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 47 ,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職,慨然入道,隱棲山林。
金正隆四年(1159),棄家外游,自稱于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時村挖穴墓 ,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 2 年。
三年 ,功成丹圓 ,遷居劉蔣村 。七年 ,獨自乞食,東出潼關 ,前往山東布教 ,建立全真道 。
其善于隨 機施教,尤長于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
同時,先后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團 。收弟子 7 人,后世稱全真教七真人 。
十年攜 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4人返歸關中 ,卒于開封途中 。葬于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陜西戶縣祖庵鎮)。
4.新神雕王重陽留下的信詩句是什么
新版《神雕俠侶》,古墓派祖師婆婆林朝英死前寫給王重陽的,紅字繡于手帕上,王重陽在一次潛入古墓準備出去時,看到了林朝英,本來是想和她重修于好的,沒想到發現林朝英已經魂歸西天了,并于林朝英手中發現了這一塊手帕,上面刻著這首小詩:“都說相思好,相思令人老,幾番費思量,還是相思好”。
譯文: 都說相思這件事好,但是相思會使人變老。經過幾番思量后,還是覺得相思好啊。
2014年內地版《神雕俠侶》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該劇由李慧珠執導,于正編劇,陳曉、陳妍希、張馨予、楊明娜、毛曉彤、孫耀琦、鄭國霖、趙韓櫻子、秦嵐等人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南宋末年,楊過和小龍女經歷了一番凄美愛情與江湖恩怨的故事。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情節,力求展現一個可歌可泣的江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