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池詩意簡筆畫
小池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注釋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2.春天的古詩詞簡筆畫
詠柳 1)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后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3)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
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
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3.詩配畫五年級(簡筆畫)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就像滿天繁星,炫麗奪目。
我就選一顆最亮的“星星”給大家看吧!這顆星星能讓大家“直笑不停”哦! 那年,我才4歲。外面下著茫茫的大雪。
媽媽正在午睡,我獨自一人玩耍,覺得真無聊。雪停了,我跑下樓,來到院子里,看見厚厚的積雪,就突發奇想,玩起堆雪人來。
經過我精心的構思和打造,個可愛的雪娃娃就這樣誕生了。 一陣寒風襲來,我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緊了緊自己厚厚的羽絨服和圍巾。
隨即又仔細地打量打量雪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穿這么多衣服都還會覺得冷。雪人沒有穿衣服,站在露天壩中,一定也會很冷的。
得想辦法幫它取暖!”。
4.詩詞怎樣配簡筆畫插圖
詩詞配簡筆畫
5.古詩贈汪倫簡筆畫大全
插田歌】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
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
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
自言上計吏,年幼離帝鄉。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
一來長安道,眼大不相參。計吏笑致辭,長安真大處。
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這是一首新題樂府詩,作于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期間。
詩以民歌形式記敘農民插秧場面及農夫與計吏的對話,從詩前小序“以俟采詩者”看,顯有諷諭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寫村野春景及農民插田情形,既唱怨響之歌,又時時大笑,透現出農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及豪爽灑脫的性格,為下文隱下伏筆。
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畢,農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寫計吏登場及其與返村的農民的對話,通過計吏的自述,活畫出一幅鄙俗虛榮嘴臉,并錄下其以“筒竹布”行賄而得以“補衛士”的事實。
上計吏,指地方派到中央辦事的書吏。筒竹布,是當時一種名貴的細布。
這首詩將農夫與計吏作對比并實錄其對話,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賣官鬻爵的腐敗現象的深刻批判。 【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瑕疵既不見,妍態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此詩前有引言,記敘鏡工制鏡,昏鏡十倍于明鏡,以投合人們好惡心理。
詩中即著重寫昏鏡材質低劣,但卻適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見瑕疵,自覺美貌,所以視為寶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鏡與昏鏡之價值,根本在于“適”與“不適”。
秦宮,傳說秦宮有寶鏡,這里代指明鏡。以鏡寓諷,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劉禹錫以“秦宮”喻明鏡,而太宗曾為秦王,顯然取意太宗,以譏諷作為宦官、藩鎮代理人的憲宗逼順宗“內禪”之不肖行為以及其喜昏棄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謠】 沉沉夏夜閑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露華滴瀝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此詩作于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期間。
永貞革新失敗后,朝中政敵對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者大加造謠中傷,不斷排擠打擊,劉禹錫有感于現實之嚴酷而作此詩。詩以群蚊喻眾多政敵,揭露其陰險狠毒,并預言終將被消滅,表達出堅定的政治立場和信念。
前八句集中描寫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寫對待眾多飛蚊只有采取暫時躲避之態度,后二句預言飛蚊隨秋風吹來必然滅亡。匡閑,指方正的床。
丹鳥,即螢火蟲。全詩句句寫蚊,句句寓意,語言質樸,聲情跳蕩,風骨剛健,譏刺有力。
百舌吟】 曉星寥落春云低,初聞百舌間關啼。花柳滿空迷處所,搖動繁英墜紅雨。
笙簧百囀音韻多,黃鸝吞聲燕無語。東方朝日遲遲升,迎風弄景如自矜。
數聲不盡又飛去,何許相逢綠楊路。綿蠻宛轉似娛人,一心百舌何紛紛。
酡顏俠少停歌聽,墜珥妖姬和睡聞。可憐光景何時盡,誰能低回避鷹隼。
廷尉張羅自不關,潘郎挾彈無情損。天生羽族爾何微,舌端萬變乘春輝。
南方朱鳥一朝見,索寞無言蒿下飛。 此詩借百舌鳥啼聲善變,能效百鳥之鳴,以諷刺當時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變的勢利之徒。
百舌,是鳥名,即烏鶇,能仿效百鳥之鳴。前十句著重寫百舌鳥活動的季節、環境,生動地描摹出那種故意賣弄而得意啼鳴的聲音與神態。
后八句著重揭示百舌鳥處境中的危機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鷹隼的突襲,俠少的彈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風吹來,百舌鳥即凄涼瑟索,倉皇躲入蒿下亂飛,再也叫不出聲來。
朱鳥,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這里代指秋天。詩的結尾的“索寞無言”、“蒿下飛”與前面的“笙簧百囀”、“迎風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結構既嚴,寄諷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淚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元和十二年,唐軍破蔡州活捉割據抗命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劉禹錫此詩即為歌頌這一勝利而作。詩寫戰勝奏凱,卻僅以開篇二句寫晨雞啼鳴、角聲和平,暗示夜襲蔡州成功。
汝南,即指蔡州,天寶時蔡州為汝南郡,這里同時化用古樂府《雞鳴歌》“汝南晨雞登壇喚”句意。以下六句皆著力刻畫一老人形象,通過老人的言行襯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義。
老人所憶“舊事”,是“天寶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載”的平叛成功,將此兩者作比較,足見老百姓對此役勝利的欣喜與高度評價。詩以獨特的角度寫重大時事題材,正如翁方綱所說“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石洲詩話》)。
【蜀先主廟】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