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廬山水的詩句
蘇軾的《題西林壁》。
全詩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首詩主要講了詩人在廬山游玩時,看到的廬山千姿百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想。
詩文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這句詩讓我想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因為看不見,面對的事物又太大,他們不能摸到大象的全身,只能摸到一部分,就把大象說成了繩子、柱子、墻、扇子……后來還爭執不讓,多么可笑啊!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呀!這首詩讓我明白了:只看到事物一部分,就自以為是,那是錯誤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常提醒人們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2.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古詩文網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廬山詩》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 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
若看山下云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 —— 杜荀鶴《題廬岳劉處士草堂》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 江為《瀑布》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 —— 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 —— 白居易《宿東林寺》
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 —— 賈島《寄白閣默公》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 —— 李頎《送劉四赴夏縣》
范蠡常好之,廬山我心也。 —— 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 —— 張繼《江上送客游廬山》
去年上已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蒲塘驛》
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士幽居祇樹林。 —— 李頎《題璿公山池》
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 —— 韋應物《寄黃、劉二尊師》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 —— 韋應物《郡內閑居》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 白居易《廬山桂》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文。 —— 白居易《別草堂三絕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李白《望廬山瀑布》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 李白《別東林寺僧》
廬山逢若士,思欲化黃金。 —— 儲光羲《升天行貽盧六健》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 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 徐凝《廬山瀑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蘇軾《題西林壁》
勁風湮細雨 —— 孟浩然《秀甲東南》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 白居易《廬山桂》
星般大縣兒難棄舍,晚入廬山社。 —— 曹德《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3.關于廬山水的詩句
蘇軾的《題西林壁》。
全詩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首詩主要講了詩人在廬山游玩時,看到的廬山千姿百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想。 詩文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這句詩讓我想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
因為看不見,面對的事物又太大,他們不能摸到大象的全身,只能摸到一部分,就把大象說成了繩子、柱子、墻、扇子……后來還爭執不讓,多么可笑啊!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呀!這首詩讓我明白了:只看到事物一部分,就自以為是,那是錯誤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它常提醒人們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4.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廬山 平生作意廬山游,往來卻貪吳越舟。
陛下許臣鞭匹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時六月蒸炎暑,六合黃塵空一雨。
上方冷翠襲衣襟,便覺笑談在天宇。
廬山吟 借得名山避世嘩,群賢畢至學仙家。
出門總是逐風景,無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隨吟今古句,高談且飲云霧茶。
林中夜夜聞絲竹,彌撒堂尖北斗斜。
廬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
廬山高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
賦廬山 地據九江匯,天教五老看。
孤標橫碧落,百里見青巒。
星斗光堪摘,煙霞秀可餐。
何時謝人事,膏秣以從盤。
贈廬山僧 一室爐峰下,荒榛手自開。粉牌新薤葉,竹援小蔥臺。
樹黑云歸去,山明日上來。便知心是佛,堅坐對寒灰。
廬山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干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入廬山 斷隴橫溪出酒旗,乘疲小憩晚陰時。
幽林合翠痕痕凈,遠瀑飛瓊派派奇。
水迥起風傳鸛垤,村荒入夕見雞塒。
竹間誰拂農家壁,覓寫如今夜醉詩。
廬山石鏡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
懷廬山 屏心寒夢枕,屋角曉城鐘。
客子幾多想,廬山千萬峰。
仙源云氣疊,溪坂雨聲重。
楊柳西門外,禪人屢此逢。
廬山雪 倚天無數玉巉巖,心覺廬山是雪山。
未暇雙林尋凈侶,試招五老對蒼顏。
遠游借問有何好,勝賞何曾容暫間。
卻恨此生云水腳,誤隨人去踏塵寰。
過廬山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廬山五猗 猗若人兮深衣,萬鍾不為泰兮一簞而遁肥。
溪之清兮不受淄,月離離兮風披披。
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
駕言兮何之,羲文兮與歸。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登廬山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
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4.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陸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歲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詔令,調他回臨安,似將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內所作,是為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5.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3235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一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
6.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廬山的詩句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7.描寫廬山景色的詩句有那些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廬山詩》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 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
若看山下云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 —— 杜荀鶴《題廬岳劉處士草堂》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 江為《瀑布》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 —— 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 —— 白居易《宿東林寺》
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 —— 賈島《寄白閣默公》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 —— 李頎《送劉四赴夏縣》
范蠡常好之,廬山我心也。 —— 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 —— 張繼《江上送客游廬山》
去年上已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蒲塘驛》
8.描寫“廬山”的古詩有哪些
1、宋代文學家蘇軾的《題西林壁》。
原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原文: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譯文: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3、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登廬山五老峰》。
原文: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4、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原文: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5、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原文: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
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譯文:蜀道攀登難于上青天,一杯薄酒為你踐行。
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希望借著這首《喻巴蜀檄》讓金人聞風心驚。
你文才出眾,希望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君莫要流淚傷心,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務必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
9.描寫廬山的詩句有那些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廬 山 詩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 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游。
·〔朱元璋簡介〕朱元璋,即明太祖。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
元致和元年(1328)生,1352年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抗元。1356年攻克集慶(今南京),1368年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年號洪武。
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后逐步統一全國。在位期間,廢丞相,設六部,在各地設置軍事機構,建立衛所,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
獎勵墾荒,移民屯田,興修水利,提高農業技術,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在位31年,1398年卒,葬南京孝陵。
2006年5月2日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望石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登廬山詩二首 一 懸裝亂水區。薄旅次山楹。
千巖盛阻積。萬壑勢回縈。
巃嵸高昔貌。紛亂襲前名。
洞澗窺地脈。聳樹隱天經。
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縱橫。
陰冰實夏結。炎樹信冬榮。
嘈囋晨鹍思。叫嘯夜猿清。
深崖伏化跡。穹岫閟長靈。
乘此樂山性。重以遠游情。
方躋羽人途。永與煙霧幷。
二 訪世失隱淪。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升嶠遠棲趾。
高岑隔半天。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韜樹必千祀。
雞鳴清澗中。猨嘯白云里。
瑤波逐穴開。霞石觸峯起。
回亙非一形。參差悉相似。
傾聽鳳管賓。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穢城市。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廬山的水有哪些哪個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