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級上冊中所有古文,古詩哪里有
應該不要翻譯吧.10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詩十五首 觀滄海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次北固山下 年代:唐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錢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天凈沙 秋思 年代:元 作者:馬致遠 體裁:散曲 類別:記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木蘭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南北無名 體裁:樂府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孫權勸學 出自《資治通鑒》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2.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所有 課外古詩詞背誦 的內容及賞析
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①見來煙, 竹中窺②落日。
鳥向檐③上飛, 云從窗里出。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ī):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翻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云煙 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賞析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
它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
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賞析一: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
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
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
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云”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云,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義。
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竹里館(唐)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翻譯: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
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
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
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
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
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
3.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4.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古詩內容
不要翻譯吧.??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5.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古詩內容
不要翻譯吧.??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6.【求七年級上下冊全部古詩】
我的是人教版的 要背的:第四課:《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十課:《木蘭詩》 第二十五課:《夸父逐日》《公共怒觸不周山》 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戴夕陽,青山獨歸遠.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論詩(趙毅)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那個要背誦的課文,你自己查一查就OK啦,我就不打出來了,反正不是很多.回答者:史上最強的寶寶 - 三級 2008-7-24 11:52 ◎七年級下冊 課內古詩◎ 1.木蘭詩 (郭茂倩《樂府詩集》)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問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si=1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護理紅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賞析:《木蘭詩》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描繪了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經歷.//中心思想:本詩通過對木蘭替父從軍、沙場征戰和榮歸故里的敘述,塑造了木蘭這一愛家、愛國、不慕名利、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剛毅純樸的優秀品質.} ◎七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 2.山中雜詩 (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3.竹里館 (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4.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5.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如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6.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7.滁州西澗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8.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9.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10.約客 (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11.論詩 (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上冊:1、觀滄海 2、次北固山下 3、錢塘胡春行 4、西江月 5、天凈沙 秋思 6、龜雖壽 7、過故人莊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9、泊秦淮 10、浣溪沙(晏殊的) 11、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12、如夢令 13、觀書有感 14、題破山寺后禪院 15、夜雨寄北下冊 1、木蘭詩 2、山中雜詩 3、竹里館 4、峨眉山月歌 5、春夜洛城聞笛 6、逢入京使 7、滁州西澗 8、江南逢李龜年 9、送靈澈上人 10、約客 11、論詩共26首,除非不算《木蘭詩》,那就25首.。
7.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8.七年級下冊語文需要背的古詩詞
山中雜詩 吳 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 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 白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逢入京使 岑 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約 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論 詩 趙 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響。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9.初中一、二、三冊書后的30首古詩
人教版初中語文必背古詩詞 一、七年級上冊 (一)、課內古詩背誦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 東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七年級下冊 (一).課內古代詩歌 【木蘭詩】(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三.八年級上冊 (一)課內古詩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 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 壕 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