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發花韻
詩歌是富有音韻的文學作品,詩人和戲劇家,從聲樂角度考慮,根據漢字音節的韻母歸納 為 十三韻,稱為十三韻轍.十三韻轍就是把韻母按照韻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韻尾,則韻尾必 須相同)的基本原則歸納出來的分類,目的是為了演唱順口、易于記憶,富有音樂美.分為: 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由求轍,言前轍,人 辰轍, 江陽轍,中東轍. 發花韻轍:韻母包括a、ua、ia.同音字如“殺、家、涯、媽”等,收聲歸韻都是“啊”音,這個音屬于大口型,響點在上口蓋中部,收聲時“點”的大小因情緒而定,直到落音仍應保持原位置. 如:詩詞《警民一家親》(發花韻,韻母全部落在a啊上) 常言說得好 警民是一家(jiā起韻) 既是一家人 不說兩家話(huà跟韻) 百姓有難咱分憂(單句不押) 人民警察民牽掛(guà押韻) 為難之處顯真情(單句不押) 風雨同舟是一家(jiā押韻) 山高水長 比不上警民情誼長(單句不押) 魚水情深 警察和人民永遠是一家(jiā最后落韻)簡單地說,“發花韻”就是以“發、花、家"的韻母為韻腹的字押韻.如:爸、怕、媽.;話、畫、花.;假、嚇、蝦.等等.。
2.懷來轍的古詩有哪些
懷來轍的古詩有:
1.《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登白馬潭》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對酒》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昨日朱顏子,今日白發催。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5.《題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關于“江陽轍”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江陽轍”只有詞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
2.《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宋代: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3.《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宋代:蘇軾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曲欄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4.《江城子》宋代:蘇軾
墨云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花羞。捧金甌。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5.《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宋代:秦觀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4.懸賞100+
這個不用整理的,押韻主要指的就是韻母,你把十三轍記住之后往上加聲母就行了,比如你說到的,發花轍里有ba、ca、ga、zha,還有da、hua、fa、jia、ya等,類推;梭波轍包含韻母 e、o、uo,那么就往上加聲母,如le,he,po,bo,luo,guo等;也斜轍、姑蘇轍同理。主要是記憶一些特殊情況,比如ye屬于也斜轍而不屬于梭波轍。
需要注意的是,十三轍更多的是用在北方的戲曲中,比如相聲里常說的合轍押韻,這個轍字指的就是十三轍,除了十三轍還有十四轍十六轍等轍韻,都主要用于戲曲曲藝的押韻,有嚴格格律要求的古詩是不可以依照十三轍來押韻的,它們往往有特定的韻表,如律詩絕句常用平水韻,現在也有用中華新韻的,填詞多數用詞林正韻等。
5.來懷韻腳的古詩誰來一首
韻腳是每一句詩中押韻的字的韻母,也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比如
枯藤老書昏鴉ya
小橋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風瘦馬ma
夕陽西下xia
斷腸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個拼音的后面都會有a的韻母,這就是韻腳
這個知識上初一就學了
一、韻腳是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采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稱“韻腳”.
二、“十三轍”是明清以來北方戲曲、曲藝等通俗文學押韻字的歸類.它以北方話為基礎,把漢字按字音的韻母歸納為十三類,稱為“十三轍”.各轍的名稱在記載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轍也有稱“乜斜”轍的,“衣期”轍也有稱“一七”轍的.等等.韻母有韻頭、韻腹、韻尾之分,凡韻尾相同、韻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韻頭是什么,都歸為一類.這樣,每一轍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種韻母的字,情況如下:
⑴發花轍 包含韻母為 a、ia、ua 的字,如“發、家、花”.
⑵梭波轍 包含韻母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轍 包含韻母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約”.
⑷姑蘇轍 包含韻母為 u 的字,如“姑、蘇”.
⑸衣期轍 包含韻母為 i、ü 的字,如“衣、十、魚”.
⑹懷來轍 包含韻母為 ai、uai 的字,如“來、懷”.
⑺灰堆轍 包含韻母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遙迢轍 包含韻母為 ao、iao 的字,如“高、遙”.
⑼由求轍 包含韻母為 ou、iu 的字,如“由、求”.
⑽言前轍 包含韻母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⑾人辰轍 包含韻母為en in un ün的字,如“人、親、春、君”.
⑿江陽轍 包含韻母為 ang、iang、uang 的字,如“剛、江、荒”.
⒀中東轍 包含韻母為 eng、ing、weng、ong、iong的字,如“燈、丁、翁、中、窮”.
另外還有一道小轍兒:er .用于兒化合轍.
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前五句韻腳:號、茅、郊、梢、坳.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幾五個韻字雖然與“十三轍”的“遙迢”轍相合,但杜甫詩歌并不是按照“十三轍”去押韻的,而是按照他們那個時代的韻書(《切韻》或《唐韻》等)去押韻,因為“十三轍”形成于杜甫之后的明清時代,杜甫此詩下面部分以及其他詩歌的韻腳,多與“十三轍”不合.
三言兩語說不完的,建議你買本王玉樹先生的《淺談詩與寫詩》,還有《人間詞話》看看
6.帶“轍”字的詩詞
“轍???”的詞語:轍亂旗靡 轍涸羈臣 “?轍??”的詞語:涸轍之鮒 北轍南轅 涸轍枯魚 車轍馬跡 前轍可鑒 易轍改弦 改轍易途 “??轍?”的詞語:旗靡轍亂 “???轍”的詞語: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改弦易轍 如出一轍 同出一轍 出門合轍 千古一轍 攀轅臥轍 更弦改轍 熟路輕轍 改轅易轍 螳臂當轍 更弦易轍 一改故轍 螳臂扼轍 循涂守轍 螳螂拒轍 枯魚涸轍 攀車臥轍 閉門合轍 蟲臂拒轍 蹈襲覆轍 憑軾結轍 出門應轍 若出一轍 復蹈前轍 蹈其覆轍 循途守轍 造車合轍 改途易轍 蹈人舊轍。
7.十三道大轍的戲曲
十六轍:中東 人辰江陽 言前 懷來 發華 由求姑蘇 灰堆 以期 日池 遙條 麥歇 則蛇 梭波 爾兒十三轍:中東 人辰 江陽 言前 懷來 發花 由求 姑蘇 灰堆 一七 遙條 乜斜 梭波俏(搖條轍)佳(發花轍)人(人辰轍)扭(由求轍)捏(乜斜轍)出(姑蘇轍)房(江洋轍)來(懷來轍)東(中東轍)南(言前轍)西(一七轍)北(灰堆轍)坐(梭波轍)人辰轍:要記真;中東轍:要記清;遙條轍:要記牢;言前轍:要記全;梭波轍:要記得;姑蘇轍:要記熟;江洋轍:記心房;發花轍:莫忘它;乜斜轍:用心學;灰堆轍:記心扉;一七轍:都記齊;懷來轍:記心懷;由求轍:記心頭。
此外還有兩道用兒化音節構成的“小轍兒”:“小言前兒”和“小人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