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陳亮等.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 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2.對宋詞的簡介報告(歷史會考研究性學習)
中國宋詞流派。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者,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婉約,即婉轉含蓄。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宛轉柔美之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2
宋詞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像曾因寫過"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當時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必有柳詞"之說,以至于宋朝的一個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記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當上宰相之后,他對于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他寫的.我們也都知道,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士大夫們一起,構成了宋朝的享樂主義,虛華的文化.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若強盛,那么它在文與質兩方面是并重的,這里文指的是文風或者說一個社會的風氣吧,我們知道,一個人若專門讀書,鉆研學問的話,那么就必須脫離生產勞動,也不能去打仗,這在宋朝就叫做"養士""八股"確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專門來鉆這個東西撈取功名利祿養活自己,所以也就沒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個國家"文風"越盛,那么做實事的人就越少,這個國家也就會出問題了.歷朝寫詩的人很多,宋詩也很有名,為什么獨獨詩以 "唐"命名呢?唐詩就算是歌頌風花雪月,也有一股質樸的美,透露出這個民族質樸,粗野與宏偉的氣魄,而宋詞則是比較多矯飾浮夸的文風,一個國家的文化若是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的,那么它就是強勢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現在的美國,
3.求一關于唐詩宋詞某一種文學成就的簡介報告(300字)
最佳答案真是不容易呀!
比如說:宋詞
代表人物:蘇東坡
代表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些“懷思子由”為主題的詩詞等等。
蘇軾的風格:豪放派的創始人,豐富的比喻以及“博喻”,貼切形象的散文風、以及聯系實際的風格。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又一大類的文學體裁。詞人們通過相應的格式填寫富有詩意的詞句,可以誦讀也可以吟唱,而通常是通過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宋代的詞與唐代的詩,經常相提并論,它們都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藝形式。從發展來看,可以認為詞是來源于詩的。“詞”,就是歌詞,古代又稱“曲子詞”,它是用來唱的。要唱,除了要有歌詞外,還要有曲子,即樂譜。曲子的名稱就是“詞牌”,例如《菩薩蠻》、《沁園春》等,就是曲子名。人們按照“詞牌”,即按照曲子的要求寫歌詞,就是所謂的倚聲填詞了。早在隋唐時代,人們已經將當時流行的詩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專門寫詩作為配樂歌唱的歌詞。開始,這些配樂的詩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來不免單調,于是經常由唱歌的樂師們增減一些字數或重復唱某些段落,使歌聲富于變化。時間長了,人們在寫作歌詞時,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寫一些句子長短不同的詩,這就是“詞”。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詞,就是這樣誕生的。由于一首詞中句子有長有短,因此詞又名“長短句”。從晚唐時起,詞與詩同時發展。到了宋代,詩雖然也有所發展,但這種文學形式畢竟有它的限制,如必須是五言或七言,而詞的長短句形式,用字不避俚俗,使創作者有較多的自由;同時,詞比詩更富于音樂性和節奏,更適于吟唱。另一重要方面是,詞是新開拓的一個文學領域,使作者有更廣闊的馳騁余地,所有這些,使詞在宋代迅速發展,達到了極盛的地步。由于種種原因,詞所配的樂譜在南宋以后失傳了。這樣,流傳到現在的唐宋詞,
宋詞的歷史地位:
是中國古文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詞是中國古文學的思想精華,也是我們不能不傳承與發揚的傳統文化;在宋朝及宋以后也是科舉考試必須考的內容項目;是宋及宋之后中國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重要精神食糧;是后繼文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量。
4.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陳亮等。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
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
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
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
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5.急求一關于唐詩宋詞某一種文學成就的簡介報告
漢賦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由于興起于漢,故稱漢賦。
個人認為最好的是,枚乘、司馬相如、揚雄。
枚乘代表作《七發》是經典,《七發》虛擬楚太子有病,吳客針對他的精神狀態,對他進行啟發,“久耽安樂,日夜無極”“百病成生”“要言要道”等,全文八段。鋪排夸張,辭采華美,氣勢磅礴,是標志漢賦形成的第一篇,對后世影響很大。
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則是大家都知道和了解的《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娛”,全文憂傷哀怨,自然贏得帝王心。更留下了千金買賦的佳話。個人感覺《長門賦》在欣賞上自然是賦中最好的,因為不用揣度作者的弦外之音,只需細細品味,才情自生。 揚雄年少時口吃,他有日后成就令人贊嘆。他的代表作是《逐貧賦》,寫的是:初為作者“逐貧”,最后“貧”了,不得不“長與而居,終無厭極”。構思奇巧。 漢賦的歷史地位是很高的,自先秦諸子百家之后,漢賦作為一種韻律優美,形式整齊的文學樣式出現,推動了文學發展。為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不僅僅是學習辭賦,更是學習一種蘊含中國幾千年文明的文化人格,文字間,山水間,這種東西才是每個為文之人所需要的。。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陳亮等。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
58字以內為小令, 59?D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6.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簡介報告
(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學風格及文學史上的地位)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代表作有《雨霖鈴》(柳永)《醉花陰》(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陳亮、蘇軾等。代表作有《念奴嬌 赤壁懷古》《定風波》(蘇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等。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后來,宋詞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產生的歷史背景)宋詞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于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
7.急求30首唐詩宋詞及其簡要的賞析文字
1·使至塞上 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
“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山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經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在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直”字峻拔挺立,“圓”字明亮溫暖。
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線條縱橫交錯,色彩斑斕,意境開闊,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2·登高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
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3·上陽白發人 白居易 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宮怨詩。全詩共四十四句,二百七十多字。
詩中沒有一般化地羅列后宮女子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一個終生被幽禁的宮女為典型。不寫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寫她的垂暮之年;不寫她的希望,而是寫她的絕望。
通過這位宮女一生的悲慘遭遇,形象概括地反映了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人”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殘酷,控訴了封建帝王廣選姬嬪、摧殘無辜女性的行徑。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易,具有民歌的風調。
它采用“三三七”的句式和頂真、對比等修辭手法,音韻轉換靈活,長短句式錯落有致。詩中融敘事、抒情、寫景、議論于一體,描述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唐代以宮女為題材的詩歌中,堪稱少有的佳作。4·竹枝詞 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山村居民熱氣騰騰的勞動生活。
挎著長刀、戴著短笠的男人們根據傳統的辦法前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戴著飾物的青年婦女們下山擔水,準備做飯。此處主要運用借代和對仗兩種修辭手法。
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圖,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畬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后滿山金黃等情景統統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有理致。
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贊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著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贊嘆。5·虞美人 李煜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這樣的詞,不光是寫他個人的愁苦,還有極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國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
再象以一江春水來比愁。整首詞正是反映了有亡國之痛的人的感情,擔負了所有這些人的感情痛苦。
這正說明這首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這正是這首詞的杰出成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賞析: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
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
8.文學成就的簡介報告
真是不容易呀! 比如說:宋詞 代表人物:蘇東坡 代表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些“懷思子由”為主題的詩詞等等。
蘇軾的風格:豪放派的創始人,豐富的比喻以及“博喻”,貼切形象的散文風、以及聯系實際的風格。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又一大類的文學體裁。
詞人們通過相應的格式填寫富有詩意的詞句,可以誦讀也可以吟唱,而通常是通過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宋代的詞與唐代的詩,經常相提并論,它們都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藝形式。
從發展來看,可以認為詞是來源于詩的。“詞”,就是歌詞,古代又稱“曲子詞”,它是用來唱的。
要唱,除了要有歌詞外,還要有曲子,即樂譜。曲子的名稱就是“詞牌”,例如《菩薩蠻》、《沁園春》等,就是曲子名。
人們按照“詞牌”,即按照曲子的要求寫歌詞,就是所謂的倚聲填詞了。早在隋唐時代,人們已經將當時流行的詩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專門寫詩作為配樂歌唱的歌詞。
開始,這些配樂的詩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來不免單調,于是經常由唱歌的樂師們增減一些字數或重復唱某些段落,使歌聲富于變化。時間長了,人們在寫作歌詞時,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寫一些句子長短不同的詩,這就是“詞”。
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詞,就是這樣誕生的。由于一首詞中句子有長有短,因此詞又名“長短句”。
從晚唐時起,詞與詩同時發展。到了宋代,詩雖然也有所發展,但這種文學形式畢竟有它的限制,如必須是五言或七言,而詞的長短句形式,用字不避俚俗,使創作者有較多的自由;同時,詞比詩更富于音樂性和節奏,更適于吟唱。
另一重要方面是,詞是新開拓的一個文學領域,使作者有更廣闊的馳騁余地,所有這些,使詞在宋代迅速發展,達到了極盛的地步。由于種種原因,詞所配的樂譜在南宋以后失傳了。
這樣,流傳到現在的唐宋詞, 宋詞的歷史地位: 是中國古文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詞是中國古文學的思想精華,也是我們不能不傳承與發揚的傳統文化;在宋朝及宋以后也是科舉考試必須考的內容項目;是宋及宋之后中國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重要精神食糧;是后繼文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