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居庸關》詩句解析
居庸關,關蒼蒼,關南暑多關北涼。天門曉開虎豹臥,石鼓晝擊云雷張。關門鑄鐵半空倚,古來幾多壯士死。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發扶犁鋤。路人立馬問前事,猶能歷歷言丘墟。夜來芟豆得戈鐵,雨蝕風吹半棱折。鐵腥惟帶土花青,猶是將軍戰時血。前年又復鐵作門,貔貅萬灶如云屯。生者有功掛玉印,死者誰復招孤魂。居庸關,何崢嶸!上天胡不呼云丁,驅之海外消甲兵。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
作者薩都剌(1272~13557),元代詩人,字天錫,號直齋。先世是回族(答失蠻氏),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官至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詩才清麗,名冠一時” (《新元吏》),間有豪邁雄健之作。著有《雁門集》。
詩中先描繪了居庸關的險峻悲涼景象,渲染氣氛。繼之通過老翁口述,回顧了古來此地頻繁進行的殘酷戰爭。從而自然引發出了作者“驅之海外消甲兵,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的情志。
2.關于強軍的詩詞,謝謝
1、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出居庸關》清 朱彝尊
2、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唐 王昌齡
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長征》**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二首·其一》唐 王翰
5、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
6、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絳縣老人。看長身玉立,鶴般風度,方頤須磔,虎樣精神。文爛卿云,詩凌鮑謝,筆勢駸駸更右軍。渾馀事,羨仙都夢覺,金闕名存。門前父老忻忻。煥奎閣新褒沼語溫。記他年帷幄,須依日月,只今劍履,快上星辰。人道陰功,天教多壽,看到貂蟬七葉孫。君家里,是幾枝丹桂,幾樹靈椿。——《沁園春?甲子相高》宋 辛棄疾
7、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實未聞。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上天悔禍終平虜,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熏。——《書憤》宋 陸游
8、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二首·其一》唐 王昌齡
9、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唐 李賀
10、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唐 高適
3.關于邊塞的詩句
王昌齡 《塞下曲》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林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 維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 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高 適 《燕歌行》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李 頎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千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張 籍 《沒蕃故人》 前年戍月之,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時。
盧 綸 《塞下曲四首》 (其 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 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王昌齡 《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范仲淹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 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 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4.求關于春夏秋冬日月山水相關的詩句各六句謝謝了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
(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
(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2006-1-13 23:51 回復 神秘的眼睛 5位粉絲 2樓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