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詩經理解

    1.對《詩經》的認識和理解是什么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西周、東周、東周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

    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 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1]《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 風》、《 雅》、《 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 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2.對詩經之理解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

    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

    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詩經》共收集了305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即有標題又有文辭的)。

    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

    編集 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三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詩經》305 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

    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

    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③獻詩說。

    在周代的時候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刺,是有史籍考正的。當時因為天子為了“聽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惡”,而命諸侯百官獻詩。

    《國語·周語》:“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師箴,瞍賦,曚誦。”這主要是為了反映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最終用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這也正是《漢書·文藝志》里說:“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還有朱熹在《詩集傳》也說過:“詩”是“諸侯采之貢于天子”。而且在《漢書·食貨志》、《禮記·王制》、《晉語六》也有類似的記載。

    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

    《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根據十五國風的名稱及詩的內容大致可推斷出詩產生于現在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北部等。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 ;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思想內容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 》、《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

    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

    3.詩經的含義是什么對詩經的理解詩經的含義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

    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

    《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 《詩經》所錄詩歌多來自民間,據說,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采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

    《詩經》中大部分詩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則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現之詩,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其中,部分詩歌曾有人考證其作者,有臆斷者,有有理有據者,不過不很重要。至于《詩經》編撰者,有以為周公者,現在看來無法成立。

    另有孔子刪詩的說法,也沒有說服力。 《詩經》所錄詩歌時間跨度長,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多年的社會生活,涵蓋地域廣泛,黃河以北直至江漢流域的都有。

    漢時,先有魯、齊、韓三家時,立于學官,后有《毛詩》。《毛詩》盛行后,齊、魯韓三家詩先后亡佚。

    歷代解《詩經》者頗多,較好的有宋朱熹《詩集傳》、清王夫之《詩經俾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慊《詩三家義集疏》等。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

    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 《雅》、《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4.詩經的含義是什么 對詩經的理解詩經的含義

    《詩經》的含義是: “詩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

    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期(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大類。

    風采自民間樂曲,雅是王都附近的樂曲,頌是祭祖祀神的樂曲。所有詩歌均可歌唱,但樂譜今已不傳。

    其內容對統治者征戰田獵,貴族集團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勞動生活和婚姻愛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為主,采用了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這些創作手法為后代詩人所繼承。 《詩經》詩經中的詩歌,可以確定具體寫作年代的不多。

    《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后三個說的是手法。大致地說,《頌》和《雅》產生年代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時期;《國風》除《豳風》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產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詩經》的內容包括:風(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多半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更多詩經名句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雅(二雅:大雅、小雅)“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三頌:周頌、魯頌、商頌)“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韻文的源頭,我國詩史的光輝起點,被譽為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它內容豐富:勞動、愛情、戰爭、徭役、壓迫、反抗、風俗、婚姻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孔子要求學生說:“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花木之名。”

    5.語文《詩經》中的《采薇》理解、、、1、詩人出征,歷盡艱辛磨難,

    1、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采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于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 2、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移,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3、“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怎能不“憂心烈烈”.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呢?后四句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

    6.談談對詩經的理解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西周、東周、東周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蒹葭》表現了男的和女的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庸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7.我不理解《詩經》的含義

    看了這你就名白了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

    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

    《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詩經》所錄詩歌多來自民間,據說,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采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

    《詩經》中大部分詩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則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現之詩,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其中,部分詩歌曾有人考證其作者,有臆斷者,有有理有據者,不過不很重要。至于《詩經》編撰者,有以為周公者,現在看來無法成立。

    另有孔子刪詩的說法,也沒有說服力。《詩經》所錄詩歌時間跨度長,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多年的社會生活,涵蓋地域廣泛,黃河以北直至江漢流域的都有。

    漢時,先有魯、齊、韓三家時,立于學官,后有《毛詩》。《毛詩》盛行后,齊、魯韓三家詩先后亡佚。

    歷代解《詩經》者頗多,較好的有宋朱熹《詩集傳》、清王夫之《詩經俾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慊《詩三家義集疏》等。《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

    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詩經》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東到山東,南到江漢流域。

    成書過程《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于西周初期,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鸮》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時期中葉,據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600年。

    關于《詩經》的收集和編選,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的說法:王官采詩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匯集整理后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孔子[/url]刪詩 這種說法見于《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

    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體例分類關于《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

    “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雅、頌《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并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

    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

    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對于《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

    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還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

    《雅》共105篇,分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內容幾乎都是關于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

    但是沒有情詩。《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贊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

    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

    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

    “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興”是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詩序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魯國人申公,一是齊國人轅固,一是燕國人韓嬰。

    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詩。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

    詩經理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詩經理解

    詩詞

    冰凌花的詩歌

    閱讀(14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冰凌花的詩歌,內容包括贊美冰凌花的詩詞,冰凌花的古詩,冬天窗上的冰凌花詩句。《水仙二首》[宋] 項安世小窗寒夜見冰花,骨冷魂清夢不邪。檐卜花頭萱草樹,只應常在野人家。《瑞鶴仙·藕心抽瑩繭》[宋] 吳文英藕心抽瑩繭

    詩詞

    漫畫詩經

    閱讀(20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漫畫詩經,內容包括一個漫畫,中國風的,有種水墨畫的感覺,每篇都有幾句詩經里的詩句,《詩經》有什么樣的藝術風格,看有coser的作品是詩經擬人詩經擬人的有木有漫畫之類的二次元圖。你可真行~~~!!!哎……不說什么了!!也就是你能想

    詩詞

    殘雪的詩歌

    閱讀(20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殘雪的詩歌,內容包括關于殘雪的詩句,描寫殘雪的詩句,現代詩歌《殘雪》的賞析。如下:庾樓曉望(白居易)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三百年來庾樓上,

    詩詞

    詩經君子詞

    閱讀(17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君子詞,內容包括《詩經》中的名句或經典的詞語,詩經中描寫君子的詩句,詩經中贊美君子的詩句。給你一點名句關關雎鳩1,在河之州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詩經·周南·關雎》 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詩經·周南·桃夭》 赳

    詩詞

    難忘的事詩歌

    閱讀(16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難忘的事詩歌,內容包括難忘的事詩歌,寫一篇關于“青春中難忘的事”的文章,文體不限,不要寫成詩歌、,形容一件難忘事的詩句。馬嵬坡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憑欄悄悄

    詩詞

    詩經好詩句

    閱讀(12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好詩句,內容包括求詩經里好聽的句子.,求《詩經》中好的句子,詩經里最美好的句子.。詩經名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魚鷹和鳴咕咕唱,在那河中沙洲上。美麗善良的姑娘,正是君

    詩詞

    詩歌中的議論

    閱讀(20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歌中的議論,內容包括《秋詞》中議論詩句.,哪些古詩詞屬于議論詩哪些古詩詞屬于議論詩,詩詞中議論的句子秋詞中生發議論詩句是那一句秋詞中生發議論詩。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

    詩詞

    詩經選評

    閱讀(12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選評,內容包括如何評價《詩經》在中國文學歷史上的地位,詩經的賞析和原文,我想買本詩經,到底誰的詩經選注比較好,求解。《詩經?周南?關雎》注譯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

    詩詞

    含宇的詩經

    閱讀(18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含宇的詩經,內容包括詩經楚辭里帶有弘或宇的句子,帶宇字和倫字的詩詞,含宇字的古詩。因為你也沒描述清楚是分別各帶有這二字的詩詞,還是帶有這二字的詩詞,所以我就給你各個類都發上來了。帶有”唐“字的詩詞:繡線圖存陸晃遙,唐

    詩詞

    詩經大雅譯文

    閱讀(27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大雅譯文,內容包括詩經大雅蕩翻譯,詩經大雅卷阿全文翻譯~~~,《詩經大雅不武》譯文。原 文 蕩蕩上帝1,下民之辟2。疾威上帝3,其命多辟4。天生烝民5,其命匪諶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7。文王曰咨8,咨女殷商9。曾是強御1

    詩詞

    詩經鴟梟

    閱讀(197)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鴟梟,內容包括鴟鸮源自詩經中心思想,詩經中風雨漂搖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詩經中風雨漂搖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什么意思。“風雨漂搖”還是“風雨飄搖”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寫法。我大學時就見過不同的書里不同的寫法

    詩詞

    說墻的詩歌

    閱讀(14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說墻的詩歌,內容包括以說墻為題的詩歌,非滿分作文《說墻》或《墻的故事》,以“墻”為題目的8句詩歌寫關于“墻”這方面的文化。墻的故事 發表評論 來源: 編輯:就愛發作文 日期:2009-07-26 一道高高的架著電網的圍墻,將他與自由

    詩詞

    詩經有熙

    閱讀(33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有熙,內容包括《詩經》中帶“熙”的句子,詩經中帶熙的句子,有純熙這倆字的詩句。于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話譯文英勇威武的王師,揮兵東征滅殷商。周道光明形勢好,故有死士佐周王。有幸承受天之寵,勇武之士投

    詩詞

    贊美群的詩歌

    閱讀(188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贊美群的詩歌,內容包括贊美群主的詩,贊美群主的詩,送給贊美群主的詩。群主讓我夸夸你文/水晶群主讓我夸夸你群主我想夸夸你我加的群很多,但我不去總以為浪費了時間可惜其實聊天真好彼此傾訴心曲,過后常回憶群主我想

    詩詞

    漫畫詩經

    閱讀(20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漫畫詩經,內容包括一個漫畫,中國風的,有種水墨畫的感覺,每篇都有幾句詩經里的詩句,《詩經》有什么樣的藝術風格,看有coser的作品是詩經擬人詩經擬人的有木有漫畫之類的二次元圖。你可真行~~~!!!哎……不說什么了!!也就是你能想

    詩詞

    詩經君子詞

    閱讀(17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君子詞,內容包括《詩經》中的名句或經典的詞語,詩經中描寫君子的詩句,詩經中贊美君子的詩句。給你一點名句關關雎鳩1,在河之州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詩經·周南·關雎》 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詩經·周南·桃夭》 赳

    詩詞

    詩經好詩句

    閱讀(12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好詩句,內容包括求詩經里好聽的句子.,求《詩經》中好的句子,詩經里最美好的句子.。詩經名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魚鷹和鳴咕咕唱,在那河中沙洲上。美麗善良的姑娘,正是君

    詩詞

    枝葉詩經

    閱讀(15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枝葉詩經,內容包括描寫枝葉的詩句,寫關于葉子的詩詞50個,有關與葉子的古詩。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詩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范成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

    詩詞

    詩經枸杞

    閱讀(22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枸杞,內容包括詩經有幾個地方描寫枸杞和人們的關系,詩經有幾個地方描寫枸杞和人們的關系,關于贊美枸杞的詩句贊美枸杞。共七個地方《詩經》中寫到枸杞的6首詩全部在《小雅》部分.另一首詩在《國風·將仲子》.《小雅》

    詩詞

    詩經慶字

    閱讀(40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慶字,內容包括詩經中含有“純”字的詩,詩經收入的詩有多少全唐詩收錄多少宋詞有多少詞牌,詩經中含林字的詩篇。總的來說,有以下四處:1. 時純熙矣,是用大介。《詩經·酌》2. 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詩經·維天之命》3.

    詩詞

    詩經磐石

    閱讀(65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磐石,內容包括什么是磐石竹千年,“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緯蒲緯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得意思是什么,薄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什么意思。“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薄葦,薄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孔雀東南飛》中的詩句 。是女

    詩詞

    詩經共幾篇

    閱讀(131)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共幾篇,內容包括詩經一共收錄多少篇詩,詩經一共有幾篇,《詩經》共有多少篇。公元前七世紀,中國誕生了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史詩 、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盡管它不是一

  • <td id="mii4i"></td>
  • <noscript id="mii4i"><kbd id="mii4i"></kbd></noscript>
  • <tt id="mii4i"></tt>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