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
16.表達了詞人對春的憐惜和留戀之情。
(2分)“風光”與“緊急”搭配,突出時光之速,三月馬上就到三十日,更見已是暮春;(2分)“綠野煙愁露泣”運用擬人手法,寫綠野上的煙、露因為“擬欲留連計無及”而發愁、哭泣,這其實就是詞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跡。(2分) 17. 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分)前一句中“繾綣”“臨岐”“囑咐”三個詞,是把春當做了別離之人,鼓聲軟語和春告別并“囑咐”:來年你要早點兒讓梅花開放啊!(2分)此擬人手法的運用,將對春的留戀具化為對春的叮囑,可見盼春歸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強烈。(1分) 【解析】 16.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在整體感知這首詞的內容大意的基礎上,結合著注釋1,抓住上片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可抓住“風光”與“緊急” “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來分析。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7. 試題分析:此題要注意兩點:一、修辭手法;二、“繾綣臨歧囑咐,來年早到梅梢”藝術表達效果。 “繾綣”“臨岐”“囑咐”,通過這些關鍵詞,很容易看出擬人的修辭手法,可結合著擬人的一般性作用,從盼春、惜春的角度答題。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清平樂br/>朱淑真b
【答案】【小題1】表達了詞人對春的憐惜和留戀之情。
(2分)“風光”與“緊急”搭配,突出時光之速,三月馬上就到三十日,更見已是暮春;(2分)“綠野煙愁露泣”運用擬人手法,寫綠野上的煙、露因為“擬欲留連計無及”而發愁、哭泣,這其實就是詞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跡。 (2分)【小題2】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分)前一句中“繾綣”“臨岐”“囑咐”三個詞,是把春當做了別離之人,鼓聲軟語和春告別并“囑咐”:來年你要早點兒讓梅花開放啊!(2分)此擬人手法的運用,將對春的留戀具化為對春的叮囑,可見盼春歸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強烈。 (1分)【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在整體感知這首詞的內容大意的基礎上,結合著注釋1,抓住上片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可抓住“風光”與“緊急” “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來分析。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試題分析:此題要注意兩點:一、修辭手法;二、“繾綣臨歧囑咐,來年早到梅梢”藝術表達效果。“繾綣”“臨岐”“囑咐”,通過這些關鍵詞,很容易看出擬人的修辭手法,可結合著擬人的一般性作用,從盼春、惜春的角度答題。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3.朱淑真的“清平樂”這首詞如何鑒賞
這是南宋女詞人朱淑真所作約會之詞。
這首詞寫的是她曾經戀愛時的情形。從詞里可以看出,宋代男女的交往較為開放,不是我們想 象中的明清時代那樣的男女授受不親。
欣賞作品,要注意整體閱讀,前后呼應理解全詞。詞寫清晨湖邊約會,一大早,湖上煙霧彌漫, 晨露未晞,寫見面之難,“奴為出來難”,所以惱恨“留我須臾住”,倆人在一起只待了一會兒。
其實熱 戀的時候,時間過得飛快。“相看兩不厭”,會完全忘記時間。
所以這“須臾”,是心理時間,不是自然 時間。“攜手藕花湖上路”,詞人與戀人牽手漫步湖邊,欣賞著荷塘景色,湖里嬌艷欲滴的蓮花映襯 著岸邊麗人幸福的臉頰,詞人描繪畫面相當浪漫優美!可這時天公不作美,“一霎黃梅細雨”,突然 一陣細雨飄來,淋濕了衣衫。
這場意外的雨結果可以讓他們度過二人世界。“嬌癡不怕人猜”,我們 可以想象,他倆跑去躲雨,也可能躲到一個亭子里,或者是屋檐下。
這時候干柴烈火就算“黃梅細 雨”也無法澆熄,也不管別人認不認得,也不怕別人猜疑,她就“和衣睡倒人懷”,躺在愛人懷里了,這 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啊!旁若無人、自在甜蜜。 “最是分攜時候”,分手之時兩人依依惜別,這么難得 的機會,這么幸福的時光,哪里舍得離去呢。
“歸來懶傍妝臺”,回到家以后,激動的心情還沒有平復 下來。大概發型都亂了,臉上的胭脂模糊了,也無心補妝,只是癡癡地看著菱花鏡中自己那如桃花 般嫣然嬌羞的臉,陶醉在湖畔那浪漫的時光中。
詞人將她的心醉,她的喜悅,描繪得惟妙惟肖!有 場面的描繪,有細節的刻畫,有對心情的描述,人、情、景構成了一幅生動明快的雨中湖畔約會圖。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清平樂朱淑真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
【小題1】表達了詞人對春的憐惜和留戀之情。
(2分)“風光”與“緊急”搭配,突出時光之速,三月馬上就到三十日,更見已是暮春;(2分)“綠野煙愁露泣”運用擬人手法,寫綠野上的煙、露因為“擬欲留連計無及”而發愁、哭泣,這其實就是詞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跡。 (2分)【小題2】這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分)前一句中“繾綣”“臨岐”“囑咐”三個詞,是把春當做了別離之人,鼓聲軟語和春告別并“囑咐”:來年你要早點兒讓梅花開放啊!(2分)此擬人手法的運用,將對春的留戀具化為對春的叮囑,可見盼春心之急切,更加深了惜春感情的強烈。 (1)【小題1】試題分析:詞的起句便奇突。
風光通常只能用秀麗、迷人寫來形容,與“緊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發。
緊補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則躍然紙上。這兩句屬于倒置,比賈詩從月日說起,尤覺用筆跳脫。
一般寫春暮,止到三月,點出“三十(日)”,更見暮春之“暮”。日子寫得如此具體,讀來卻不板滯,蓋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緊急氣氛,比賈句用“正當”二字,更有生氣。在三月三十日這個臨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擬欲留連計無及”,一方面把春天設想為遠行者,另一方面又儼有送行者在焉,“擬欲留連”者究竟是誰?似是作者自謂,觀下句則又似是“綠野”了。 暮春時節,紅瘦綠肥,樹木含煙,花草滴露,都似為無計留春而感傷呢。
寫景的同時,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兩句與下兩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意趣,而先寫緊催,后寫苦留,尤覺詞情疊宕。
上片已構成一個“送別”的局面。催的催得“緊急”,留的“留連無計”,只好抓緊時機作臨別贈言罷。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試題分析:上句“敲”上著一“輕”字,便帶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繾綣”軟語的態度。“臨歧”二字把“送別”的構思表現得更加明顯。
最末一句即“臨歧囑咐”的“繾綣”的情話:“來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別之情,而說來年請早,言輕意重,耐人尋味。
“早到梅梢”尤為妙筆生花之語。蓋百花迎春,以凌寒獨放的梅花為最早,謂“早到梅梢”,似嫌梅花開的還不夠早,盼歸急切,更見惜春感情的強烈。
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為早梅之開放,又創出極美的詩歌意象,使全詞意境大大生色。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1.滿字既寫出了詞人剛剛拂靜身上的落花,隨即又落滿一身的景象,也寫出了詞人愁緒滿懷,難以排解的煩亂心緒。
2.“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卻如”,正象的意思。
“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么遠,自己心中的“離恨”不就象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嗎?無論你走到哪里,它們都在你的眼前,使你無法擺脫! 運用比喻手法,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1. 分 析:本題考查對詩句煉字的理解。
文中說就象白雪飄飛的階下落梅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拂了一身還滿面”,亦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
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于婉曲回環中見出情思。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2】 分 析:結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
《楚辭.招隱士》云:“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則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詩家習慣用春草以賦離情。李煜則用以入詞,用了“更行”、“更遠”、“還生”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于一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余思不盡。
“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著它的“更行列遠”,向天涯之盡頭,拓開了人的視野和時空的距離。
人走得愈遠,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視野盡處那一片虛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了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了。
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想,與《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秦少游《八六子》詞所寫的“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就是化用李煜此詞。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第下列小題清平樂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
試題答案:小題1: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贏得滿衣清淚”寫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故應難看梅花”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
小題2:(1)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早年因生活的歡樂閑適而陶醉于賞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賞梅時傷心流淚,晚年又因生活的淪落飄零而沒有心思賞梅,這三個階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和飄零淪落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2)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以昔襯今,表現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衰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清平樂朱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