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不忘歷史屈辱的句子有哪些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示兒》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賞析: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于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于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游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參考資料
李承林.中華句典 中華文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關于中國恥辱的詩歌,詩句
1,《哭臺灣》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白話文釋義:春回大地,面對著春天的景色,引起我無限春愁,這春愁無涯無際,難以排遣,勉強觀望山景,仍然難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驚心動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淚下。四百萬同胞都為此傷心萬分,同聲大哭,因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讓了臺灣。
2,《七子之歌·澳門》近現代:聞一多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3,《七子之歌·香港》近現代:聞一多
香港島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4,《滿江紅·寫懷》宋代抗金將領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白話文釋義: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5,《七子之歌·臺灣》近現代:聞一多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3.關于勿忘國恥的詩歌,短句
1、《滿江紅·寫懷》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釋義: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
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
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
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2、《示兒》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釋義: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釋義: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 怎么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4、《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宋代:陸游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釋義: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幾乎把救亡壯志消盡,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抱憾平生。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泊秦淮》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釋義: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6、《金錯刀行》宋代: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釋義: 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夜間,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沖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歲,可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只能獨自提刀徘徊,環顧著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負,小試牛刀。
我在京城里結交的都是些豪杰義士,彼此意氣相投,相約為國戰斗,同生共死。 不能在流傳千年的史冊上留名,我感到羞恥;但一顆丹心始終想消滅胡虜,報效天子。
近來,我來到漢水邊從軍,每天早晨都對著參差聳立的終南山,遙望著布滿晶瑩似玉般積雪的峰巒。 啊,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4.與不忘初心類似的詩句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兩漢:曹操
譯文: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
譯文: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3、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清代:鄭燮
譯文: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4、學道須當猛烈,始終確守初心,纖毫物欲不相侵。——《西江月》唐代:王唯一
釋義:
學習道理應當具有強烈的決心,而且要從始至終保留好當初的那份心意,不讓分毫的物欲侵入我們的內心。
5、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宋代:李清照
譯文: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5.寫人不知羞辱的詩句
1. 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本句大意是:不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的事情。這句挖苦高司諫不知羞恥。可用來嘲諷、痛斥各類寡廉鮮恥之徒。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與高司諫書》
2. 寡廉鮮恥就是力量。真理和正直為我們的艱難嘗試設置了界限,而魯莽和偽善卻很容易超越這種界限。
英國散文作家 赫茲里特
3. 很多人足夠聰明,有滿肚子的學問,可是也有滿腦子的虛榮心,為著讓眼光短淺的俗人贊賞他們是才子,他們簡直不知羞恥,對他們來說,世間沒有什么東西是神圣的。
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 歌德
4. 沒有獨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賴別人,依賴別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諛諂媚人。若常常怕人和諂媚人,逐漸成了習慣以后,他的臉皮就同鐵一樣厚。對于可恥的事也不知羞恥,應當與人講理的時候也不敢講理,見人只知道屈服。
日本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 福澤諭吉 《勸學篇》
6.描寫“屈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屈辱”的詩句如下: 一、《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三、《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四、《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白馬篇》 魏晉: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7.“不忘民族恥辱,維護民族尊嚴”的名言
勇敢意味著維護尊嚴,絕不苛且。
名言?1、大膽點,偉大無比的力量自會來幫助你。——比錫耳王?2、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雨果 ?3、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有島武信?4、世界是屬于勇敢者的。
——哥倫布?5、走自己的路,叫別人去說吧。——但丁《神曲》?6、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拿出勇氣活下去才是勇敢。
——羅教·柯迪?7、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錯誤,就是經常擔心犯錯誤。——哈伯德?8、沒有比害怕本身更害怕的了。
——培根?9、你怕狼,就別到樹林里去。——列寧?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史書)——文天祥《過零丁洋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12、臨財勿茍得,臨難勿茍免。
——《禮記》?13、臨事有三難。能見,一也;見而能行,二也;當行必果決,三也。
——張詠 ?14、勇者臨敵而不懷生。——先秦吳起《吳子·論將》?15、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
——歐陽修《尹師魯墓志銘》?16、所貴勇者,為其行義也。——先秦《呂氏春秋》?17、勇不動于氣,義不陳于色。
——韓愈《愛直贈李君房別》?18、怯弱是出賣我們靈魂的叛徒。——泰戈爾《泰戈爾詩選》?19、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經死過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亞《 裘力斯·凱撒》?20、強者創造事變,弱者受制于上帝給他安排的事變。——維尼《一個詩人的日 記》?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并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與不忘恥辱有關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