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雕細琢的意思
精雕細琢,意思是精雕細刻,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
【拼音】jīng diāo xì zhuó
【出處】
1、現代·周瘦鵑《觀蓮拙政園》:“向北走過一條小橋,就到了留聽閣,窗戶掛落,都是精雕細刻,剔透玲瓏。”
2、現代·佚名《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擴展資料
一、精雕細琢的近義詞
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釋義:學術、技術、作品、產品等好了還求更好。
出處:戰國·孔子《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白話釋義:《詩》寫道:“君子的自我修養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還得磨。”
二、精雕細琢的反義詞
粗制濫造 [ cū zhì làn zào ]
釋義:指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從事。
出處:現代·魯迅《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如果并不以賣文為活,因此也無須'粗制濫造'。”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精雕細琢
2.文言文中有哪些表示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手工精致的詞語
天衣無縫
鬼斧神工
獨具匠心
空中樓閣
美輪美奐
1.天衣無縫:拼音,tiān yī wú fèng
釋義: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處:五代·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謂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造句:
這幅畫原已破損;經過鄭師傅修補;簡直是~;一點痕跡都看不出來。
2.鬼斧神工:拼音,guǐ fǔ shén gōng
釋義:像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出處:《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
造句:
【一】太魯閣峽谷壯麗的景色,鬼斧神工,天造地設。
【二】這塊巨龍大石就這么蟠繞在崖壁上,有如天造地設、鬼斧神工。
3.獨具匠心:拼音,dú jù jiàng xīn
釋義: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面有創造性。
出處:唐·張祜《題王右丞山水障》:“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造句:
【一】此套紀念章設計 獨具匠心,寓意深刻。
【二】獨具匠心的設計與專業的服務品質相映成輝。
4.空中樓閣:拼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釋義:懸在半空中的閣樓。1.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不合實際的計劃。2.也指人高明通達。
出處:
【一】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二】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云霞。”
【三】《二程全書·遺書》:“邵堯夫猶空中樓閣
造句:
共產主義是最美好的社會制度,但是,它決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5.美輪美奐:拼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釋義:形容建筑物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出處: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
造句:
“我們經過一個~的宏麗華廈的區域,開車的告訴我們說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區域。”
3.形容工藝精細的詞、成語或詩句
形容工藝精細的成語:
1、巧奪天工
【拼音】: qiǎo duó tiān gōng
【解釋】: 奪:勝過。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
【出處】: 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舉例造句】: 天塹也能飛渡,人力巧奪天工。 ★吳玉章《慶祝長江大橋通車》
2、鬼斧神工
【拼音】: guǐ fǔ shén gōng
【解釋】: 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出處】: 《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
【舉例造句】: 這種編織技術,給人以“浪漫主義手法”、“鬼斧神工”的印象。 ★秦牧《巧匠和竹》
3、栩栩如生
【拼音】: xǔ xǔ rú shēng
【解釋】: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舉例造句】: 這些畫里的蝦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筆墨變化、寫照已經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緣故。
4、惟妙惟肖
【拼音】: wéi miào wéi xiào
【解釋】: 肖:相似。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讀聊齋雜說〉》:“形容維妙惟肖,仿佛《水經注》造語。”
【舉例造句】: 這里寫趙姑母的嘮叨和龍鐘,惟妙惟肖。 ★朱自清《“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曰”》
4.望岳中體現作者造詞煉字精雕細琢語不驚人的特點的詩句是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這兩句詩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個“鐘”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風格,也在此得到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