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沉靜的詩詞
《酹江月》
年代: 元 作者: 王吉昌
真心徑寸,括太極分瑞,玄黃交結。造化中間消息圣,日月虎龍羅列。釜下紅光,勤交文武,進退依時節。烹成金蕊,密攢丹體冰潔。沖和國里人安,天根默契,沉靜真如悅。珠鑒晶光牛斗射,耿耿清輝霜雪。萬劫云收,多生塵*,心法渾雙滅。無言可說,慨然脫底明徹。
《有所思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曹勛
有所思,藐何許,
乃在洞庭之陽,瀟湘之浦。
我欲訪之限重陰。水有吞舟之巨魚兮,
山有食人之猛虎。有所思,
藐何許,沉沉靜夜愁風雨。
《欲雪》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嘯侶饑鳶愁古木,啅群凍雀聚疏籬。
一庭寒意沉沉靜,正是江天欲雪時。
《次韻月中聞鶴》
年代: 宋 作者: 張蘊
月明華表語霜清,萬籟沉沉靜有聲。
一自別來璚樹長,幾回飛夢到曾城。
2.描述冷靜的詩句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2、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唐代白居易的《船夜援琴》
譯文: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恒而美麗,誰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3、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唐賈島 《寄白閣默公》
譯文:在石室內,心里很平靜,仿佛可以感受到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
4、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唐代王維的《終南別業》
譯文: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5、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明陳繼儒《幽窗小記》
譯文:無論光榮還是屈辱都不會在意,只是悠閑的欣賞庭院中花草的盛開和衰落;無論晉升還是貶職,都不在意,只是隨意觀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這是一種恬然自安的心境。
3.表示冷靜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4.代表沉默的詩句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夏蟲也為你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徐志摩再別康橋)
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沉默呀沉默僅是你的回答。(張明敏的一首歌詞)
《寫懷》 養拙甘沉默,蕭條古寺間。中心無所愧,在世有余閑。夢釣鷗邊雪,鍾鳴枕上山。徘徊幽興熟,何處不開顏。
《雨中花慢》 漆桶甘沉默音,戲場自作涂糊。枯骸隱幾,蒼天誰問,枉用吹噓。形名寓耳,縷真容,非鉛非汞非珠。縱舉似、百端拈弄,妙處難模。誰有輪扁手段,成風去堊功夫。頭頭物物,洪纖巨細,色色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