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求對《青玉案 元夕》的詞的鑒賞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① 元夕:元宵節的晚上。②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像千樹花開。③星如雨:形容滿天的火焰。④鳳簫:簫的美稱,指演奏音樂。⑤玉壺:指一種精制的燈。⑥魚龍:指帶魚形、龍形的燈。⑦蛾兒、雪柳、黃金縷:這些都是當時婦女元宵節頭上的裝飾品。⑧盈盈:儀態美好貌。⑨暗香:幽香,花香,借指美人。⑩驀(mò)然:忽然、突然。
【今譯】
像東風吹開了千樹銀花,又像春風吹落滿天繁星,不是千樹銀花,也不是星星墜落,那是遍街五彩的燈光,滿城閃爍奇妙的焰火。駿馬駕著彩車,芳香彌漫道路。精美的花燈來回轉動,迷人的舞曲冉冉奏響;天上的明月高掛,地上龍燈起伏,魚燈穿梭,跳呀,唱呀,舞呀,讓咱們徹底盡情玩樂。
姑娘們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個個亭亭玉立,風姿綽約,伴著花香婀娜嬉笑而過。我一次次地在人海中尋找她,來來往往到處奔波勞碌,都找不到她呀!忽然間,掉頭一瞥:啊!心愛的人兒,卻獨自站在燈火稀少的角落。
【評析】
這首詞寫元宵節燈市。寫燈、寫觀燈的人,更主要的是描寫日夜思念的“那人”。開頭“花千樹”、“星如雨”、“魚龍舞”,都是指燈火。接著寫觀燈的兩種人:一是貴族,一是平民,都不是作者所要尋找的人。最后點出“那人”只有四句,驀然出現,給讀者留下既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而“那人”是作者自己人格的象征,是寫自己被統治階級所排斥而又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隱喻作者在遭受排斥打擊后仍不肯隨波逐流的品格。
全詞用的是對比和以賓襯主的手法,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筆法。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盡。梁啟超評曰:“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語)是頗有道理的。可見寄寓之深,在宋詞“婉約”派中乃一名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然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譚獻《譚評詞辨》: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擴。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唐宋詞選析》:人們稱贊辛棄疾的豪放沉郁的詞作,也贊美他婉約含蓄的詞作。這首《青玉案》詞就是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多有美評。它的好,在于創造出了一種境界。
2.宋詞《青玉案》的格式
辛棄疾——《青玉案》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青玉案》
【內容】: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3.經典宋詞解釋并賞析
李之儀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賞析】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意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末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摯著戀情,傾口而出。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很具樂府民歌風味。
4.詩詞鑒賞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古代詞人描寫上元燈會節的詞,浩如煙海,辛棄疾先生的這一首,卻公認為不可或缺,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曾評此詞,認為人之成大事者,必須經歷三種境界,而辛棄疾此詞的境界為第三重最高境界。此處即為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集,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甚糾葛。
從詞調方面來說,《青玉案》十分有特點,它原本是雙調,上下闋一樣,只是上闋第二句變為了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起伏、顧盼生姿。下闋卻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變幻,隨詞人的心意轉換,但排句之勢卻是一氣呵成之感,單單等排比結束,才逼出鏗鏘的警策句子。
5.求辛棄疾詩詞青玉案.元夕詩詞解析要一千五百字左右的有大神 愛問知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賞析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
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
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 晚年韓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
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賞析】 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
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看他寫火樹,固定的燈彩也。
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
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 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
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總之,我說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
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后片之筆,置景于后,不復贅述了,專門寫人。
看他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 這么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
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這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多情的讀者,至此不禁涔涔淚落。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思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
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賀鑄一首,此義正可參看。(周汝昌)。
6.經典宋詞約120字
1、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2、夜半樂·凍云黯淡天氣 柳永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
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3、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sǒu)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4、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5、六丑·薔薇謝后作 周邦彥
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⑽。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7.古詩青玉案可能加分
《青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閑情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輕移蓮步不再越過橫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塵一樣飄去.正是青春年華時候,可什么人能與她一起歡度?是月臺,是花榭,是雕飾的窗,是緊閉的朱戶,這只有春天才會理解她內心的深處. 飄飛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將暮,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題閑情愁緒有幾許?好象一江的煙草,滿城隨風飄落的花絮,梅子剛剛黃熟時的霖雨. [評析] 《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詞家賀鑄的代表作.它一問世,就被人譽為“絕唱”,不脛而走,廣為流傳.這似是一首戀詞,但卻寫于詞人的晚年,其中想必另有寄托.賀鑄,字方回,衛州(今河南汲縣)大,出身貴族.《宋史?文苑傳》說他“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早年曾任武職,四十歲后才轉文職,做過泗州通判等,晚年退居蘇州.一生沉淪下僚,胸中頗多塊壘,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其實乃是借懷戀美人以抒發自己幽居窮處的苦悶.這種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跡,詞對那種悵惘迷茫的愁悶心境的描寫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別受到人們的激賞. 這首詞語言典麗,風格華美.全詞字句洗煉,擲地有聲,其中暗用了《洛神賦》、《錦瑟》、《江淹傳》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貼,猶如己出.詞人還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來襯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無賞心樂事,更顯出愁苦之重.詞的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當時的著名詩人黃庭堅曾經寄詩給作者,熱情稱贊:“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 本詞比喻的新巧貼切而又豐富多姿更是傳為佳話.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這并不是賀鑄的發明;而學習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設置得如此新穎奇妙卻是賀鑄的創造.羅大經《鶴林玉露》說得好:“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作者介紹] 賀鑄,字方回,河南汲縣人.一生不曾從科舉入仕,只在地方上當過小吏,初任武職,四十歲才改轉文職,晚年退居蘇州.為人耿直,才兼文武,只可惜一直屈居下僚,所以賀鑄詞,多抒寫個人的懷才不遇.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就是表現了這樣的主題,這詞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青玉案》喻佳人為明主,此詞則以佳人為自擬. 都說“強唐卑宋興元衰清末”,宋時,一方面金、夏虎視,戰禍紛飛;一方面,朝政腐敗.“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所以賀鑄空負滿腹才華,只能報國無門,一生抑郁不得志,抱負不得施展.賀鑄詞,“一個愁字了得”.。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青玉案宋詞精選加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