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詞牌名各是什么
玉樓春:試想站在一幢華美典雅的小樓之上,極目遠眺滿城春色,春風風人,春雨雨人。
溫暖而又奢華的情調。這詞牌,是暖的,溫和的,華麗的,間或有淡淡的輕愁,然而那愁是玉樓上的蜻蜓,倏來倏去,捉摸不定的。
菩薩蠻:菩薩自然并不單指觀音大士,但加了“蠻”字,除了觀音的仙資妙容,誰還擔當得起呢?眼前便有一位美如觀音、有著楊柳小蠻腰的女子了——可是她是人間的觀音,會哭,會笑,會舞蹈,會嬌嗔,于無人處也會飛了媚眼給人的。這詞牌,是鮮活得如豆蔻年華的少女,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
破陣子:這三字,也就足夠演繹“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沙場秋點兵,軍旗獵獵飛舞,夕陽如血,馬革裹住的,又是誰的春閨夢里人?這詞牌,是壯闊豪氣而又帶著悲涼的,是亂石穿空,驚濤怕岸,卷起千堆雪的古戰場般蒼涼寥廓的。
相見歡:這詞牌是看了就叫人嘴角微微翹起,要笑要流淚的。兩處相思的情侶,遠別數年的摯友,分離許久的家人,跋涉了千山萬水,于一個特定或意外的日子相見了!執手相看,無語凝噎,臉上是笑呢還是淚呢?雖然是“歡”,卻也掩不住傷感的吧?所以它另有一個名字叫“烏夜啼”,在深深的夜里,烏鴉遠遠地啼叫了,是凄涼還是歡喜,也許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吧?——這讓人微笑又微泣的詞牌,是一場微型的、俗世的悲喜劇呢。
踏莎行:莎是一種野草,葉子細柔而碧滑,長滿了時就像美好的玉似的。行人踏著莎草——人是怎樣的人:游子?少婦?孩童?行是怎樣的行:步履蹣跚?裊裊婷婷?蹦蹦跳跳?又是為什么這樣踏莎而行呢:離家?送飯?游玩?……居然是一個千年猜不透的謎了,像人類亙古問自己的問題: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答案,自行在那里發生、發展、繁盛、衰落。
漁家傲:這竟不是宋詞,而是一首唐詩和元曲了。放舟煙波之上,嘯傲江湖之間,是文人畫士憧憬了多少年的夢想。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釣的應該不是魚,也不是江雪,而是孤傲吧。 浣溪沙:誰不記得西施呢?清淺溪水畔,浣洗著繽紛輕霞般細紗的她,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絕世容顏上并沒有成年后的憂慮、情怨與心機。
憧憬著愛情的她,也許會發呆,不經意間讓一條紗順水漂走吧?然而憂患與磨難馬上就要來了,再偏遠的地方也躲不過,她終于不能再浣紗…… 蝶戀花:讀宋詞,誰能躲得開蝶戀花呢?那是一種天生的愛戀:蝴蝶生來就是要戀上花的顏色花的香的,而花生來就是要認識那飛翔著的花的。炎櫻說:“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來尋找前生的自己。”
何況還有生死相隨的“梁祝”,雙雙對對飛繞在花叢里。如果愛到極致,是不是就這樣沉重得要付出生命,又輕盈得飄飄欲仙呢?愛情,我不懂;但“蝶戀花”,我是讀得懂的,為此,也該笑一下吧,^_^ 雨霖鈴:脈脈雨,瀟瀟風,敲打著檐下鐵馬的丁當。
此時此刻,宜讀書,宜著棋,宜品茗,宜撫琴,更宜舉杯對影思離人。只是柳永卻要登舟遠行了——千般風情,盡付與楊柳岸曉風殘月。
卜算子:真是喜歡曾讀過的一個字謎:“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想著那寂寞的深閨里,他已經離開好多天了,在家的人怎么也放心不下了。沒有消息的等待像暗戀一樣絕望。
那么就拿起一把金錢或者摘下一朵花,在燈下細細地卜卦……秋宵細細長呢,蠟燭也“替人垂淚到天明”,難言的心事,伶仃等待著的人…… ps: 臨江仙 言水仙 女冠子 言道情 河瀆神 言祠廟 醉公子 寫公子醉狀 蝶戀花 取梁元帝“翻階蛺蝶戀花情” 滿庭芳 取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 點絳唇 取江淹“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 鷓鴣天 取鄭山禺“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惜余春 取太白賦語 浣溪沙 取少陵詩意 青玉案 取四愁詩語 踏莎行 取韓“踏莎行草過青溪” 西江月 取衛萬“只今惟有西江月” 菩薩蠻 西域婦髻 蘇幕遮 西域婦帽 尉遲杯 因尉遲敬德飲酒必用大杯 蘭陵王 每入陣,必先歌其勇 生查子 取張騫乘槎事 玉樓春 取白樂天“玉樓宴罷醉和春” 丁香結 取古詩“丁香結新恨” 霜葉飛 取杜詩“清霜洞庭葉,故欲別時飛” 清都宴 取沈隱侯“朝上閶闔宮,夜宴清都闕” 風流子 取《文選注》“風流言其風美之聲,流于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稱” 荔枝香 取《唐書》“貴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適進荔枝至,因名荔枝香” 解語花 出《天寶遺事》明皇語貴妃“爭如我解語花” 解連環 出《莊子》“連環可解也” 華胥引 出《列子》“黃帝晝寢,夢游華胥之國” 塞垣春 “塞垣”二字出自《后漢書鮮卑傳》 玉燭新 “玉燭”二字出自爾雅 念奴嬌 取唐明皇宮人念奴也唐詩宋詞中的每一首都是經典!~~好好珍惜!~這些是國粹!~只有我們有!要好好發揚好好弘揚!讓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淵遠流長!~我們要珍惜的還有很多!~~。
2.宋代詞牌有萬年歡、萬年歡慢
《萬年歡》,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云:“中呂宮”。《高麗史·樂志》名《萬年歡慢》。雙調一百字,仄韻格。又有一百零一字、一百零二字體,平韻格。押平韻者上闋九句五平韻,下闋九句四平韻。
比如宋代王安禮有《萬年歡·雅出群芳》:
雅出群芳。
占春前信息,臘后風光。
野岸郵亭,繁似萬點輕霜。
清淺溪流倒影,更黯淡、月色籠香。
渾疑是、姑射冰姿,壽陽粉面初妝。
多情對景易感,況淮天庾嶺,迢遞相望。
愁聽龍吟凄絕,畫角悲涼。
念昔因誰醉賞,向此際、空惱危腸。
終須待結實,恁時佳味堪嘗。
3.宋代常見的詞牌有哪些
1. 暗香 詞牌名。
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
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
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詞中又創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
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
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
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
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
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于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
又名《釣船笛》、《倚秋千》。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
“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
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
此詞最早創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
原曲常用于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
傳說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
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
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并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詞牌。
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
4.詞牌安公子
安公子 詞牌名 代表作·宋·柳永 長川波瀲滟。
楚鄉淮岸迢遞,一霎煙汀雨過,芳草青如染。 驅驅攜書劍。
當此好天好景,自覺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厭。 望處曠野沈沈,暮云黯黯。
行侵夜色,又是急槳投村店。 認去程將近,舟子相呼,遙指漁燈一點。
安公子 柳永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
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 停畫橈、兩兩舟人語。
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 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
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 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 剛斷腸、惹得離情苦。
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 柳永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典型的游宦思歸之作,反映了作者長年落魄、官場失意的蕭索情懷。
上片寫景,時間是作者搭船到某處去的一個下午。頭兩句寫江天過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覺得江天漸晚。
風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駛,旅人蟄居舟中,抑郁無聊。時間、地點、人物都或明或暗地展示了出來。
“拾翠”二句,是寫即目所見。汀洲之上,有水禽棲息,拾翠之人已經歸去。
而以“雙雙”形容“鷗鷺”,更覺景中有情。拾翠佳人,即水邊采摘香草的少女。
鷗鷺成雙,自己則塊然獨處孤舟,一對襯,就更進一步向讀者展開了作者的內心活動。“望幾點”句,寫由傍晚而轉入夜間。
漁燈已明,但由于是遠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說是“隱映”,是遠處所見。 “停畫橈”句,則是已身所,近處所聞。
“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語言和動作。“前村煙樹”,本屬實景,而冠以“遙指”二字,則是虛寫。
這兩句把船家對行程的安排,他們的神情、口吻以及依約隱現的前村,都勾畫了出來,用筆極其簡練,而又生動、真切。 上片由雨而暮,由暮而夜,用順敘的方法鋪寫景物,景中有情。
過片“游宦成羈旅”是全詞的中心,為上片哀景作注,同時又引出下文,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長年行役之苦。“短檣”七字,正面寫出舟中百無聊賴的生活。
“萬水”兩句,從“凝佇”來,因眺望已久,所見則“萬水千山”,所思則“鄉關何處”。 “迷遠近”雖指目“迷”,也是心“迷”。
“自別后”以下,直接“鄉關何處”展開敘說。“風亭”七字,追憶過去,慨嘆現。
昔日良辰美景,勝地歡游,今日則短檣獨處,離懷渺渺,用一“孤”字將今昔分開,亭榭風月依然,但人卻不能歡聚了。“剛斷腸” 以下,是說離情正苦,歸期無定,而杜宇聲聲,勸人歸去,愈覺不堪。
這首詞先景后情,情貫全篇,中間以“游宦成羈旅”五個字相連,景為情設,情由景生,結構精美,是一首工巧之作。 安公子 袁去華 弱柳絲千縷。
嫩黃勻遍鴉啼處。 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
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 曾畫樓、見個人人否。
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許。
為誰都著眉端聚。 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
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 閑傍枕、百囀黃鸝語。
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袁去華詞作鑒賞 懷人之作,在古詩詞中是多得數也數不清,要做到不和別人雷同實在不容易。
袁去華這首《安公子》就以其構思別致、章法新穎而獨有特色。這首詞從寫初春景色入手:那嫩黃色的新柳帶來萬物蘇生的消息,同時也使詞人胸中思家的種子急劇萌芽,生長。
看見新柳,自然地想到當日離別時愛人折柳贈別的情景。 柳者,留也。
作者不但沒有被留在家里,如今反而在外地羈留,這怎不教人睹物傷懷呢?再說春淺衣寒,又加上風雨,有誰又不想象中的溫暖呢?所以前四句貌似寫景,其實已籠得全篇之意。 《蕙風詞話》卷三說:“作慢詞,起處必須籠罩全闋。
近人輒作景語徐引,乃至意淺筆弱,非法甚矣。”這首詞雖用景語開頭,但景中含有濃烈的感情,這自然除了被人譏笑“意淺筆弱”的可能。
“燕子來時”是由春天的到來而自然引出來的;而燕子來自南方,又自然把作者的思緒牽向“了在南方的家鄉”并產生人歸落“燕”后的感情。 不過,作者沒有正面說出這些意思,而只是問燕子在來時的路上是否看見了他的愛人。
這一問安排得輕靈新巧,極有韻味,也極情深。況且問語中又設想愛人是在“綠水橋邊路”旁的“畫樓”上這不是又在暗示對方也在思念自己嗎?“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則直寫對方情緒。
作者的本意是要寫自己懷人,但這里卻構思出一個人來懷自己的場面,這是很有意思的。劉永濟以為這種方法是來自《詩經》,他說:“《陟岵》之詩不寫我懷父母及兄之情,而反寫父母及兄思我之情,而我之離思之深,自在言外。
后世詞人,神明用之,其變乃多。……先寫行者念居者,復想居者思行者,兩地之情,一時俱極:皆此法也。
”(《詞論》) 下片放下對方,又開始從自己方面敘說。庾信作有《愁賦》,全文今已不見傳,尚留有“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等句。
詞中說象庾信那么多的愁為什么都聚在我的眉端?這是自己向自己發問,問得頗有感慨。庾信的愁,作者是從文章里看到的,這里設想聚在了自己眉端,這種想象也十分新鮮。
那么多愁都在眉端,如何受得了?因而總得排遣,“獨立東風彈淚眼”就是設想出來的遣愁法之一。只是這一句寫拋淚者形象,單獨看來并沒有多少特別的好處,但由于作者是在水邊,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