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問題
1.這兩句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的畫面:春日和風吹拂大地,薄云貼水迅飛,天氣初晴,銜泥新燕正軟語呢喃;以樂景寫哀情(或“以樂襯哀”“反襯”“先揚后抑”);面對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卻用沈約之典,說自己腰圍帶減,瘦損不堪,這與萬物盎然形成反差,樂景、哀情相襯,愈見詩人的感傷。
(意對即可) 2.“此情”是指詩人孤獨寂寞和思念故舊親人的感情;第一重,這種情感無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見作者心情之孤獨;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為作者的命運與落花相似,同病相憐;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無言,無可勸慰,更顯作者心情之凄惘。(意對即可)。
2.讀蘇軾的《浣溪沙》一詞,然后答題(5分)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
小題1:C、(3分) 小題2:東坡居士,樂觀向上、曠達樂觀(意對即可2分,每空1分) 小題1:試題分析:C。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點評:一切景語皆情語,有什么樣的情就有什么樣的景。
所以,分析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緊扣住詩人的情感來分析即可。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能力。
關于“蘇軾”,我們應該做如下了解: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浣溪沙》一詞的最后一句“休將白發唱黃雞”,反用白居易的詩句,意為不要嘆息年華易逝。
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瓏》一詩中,稱“黃雞催曉”,“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黃雞的叫聲、白日的流動中一天天變老的,因此他慨嘆“腰間紅綾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 蘇軾在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將白發唱黃雞”。
“白發”,指年老,“黃雞”,指代白居易詩中的年華易逝的感慨。“將”即“現在”。
全句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點評:本題不難,對于文學常識只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加強記憶即可;理解詩人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如本題最后一句)理解,三是結合詩人寫作的環境理解。
3.古代詩歌閱讀(10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小題1:“驚”:吃驚、驚訝。(1分)“怯”:膽怯、害怕。(1分)擘開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霧般噴濺,初嘗新橘,汁水齒舌間如泉般流淌。驚于橘皮迸裂時香霧濺人(1分),怯于橘汁的涼冷和酸味(1分)。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初嘗新橘時的感受,表達喜愛之情(1分)。
小題2:正面:“新苞綠葉”“青黃”“香霧”“清泉”,寫出了橘黃葉綠、橘香彌漫、橘汁酸涼。側面:(1)對比反襯。以“菊暗荷枯”反襯“橘黃葉綠、香霧濺人、橘汁酸涼”,突出強調橘的生機與味美。(2)正襯烘托。竹籬茅舍,掩映于青黃相間的橘林之中,可見橘樹生長之盛,人家環境之美,一年好景,正當此時。(3)側面描寫。“吳姬三日手猶香”,著意夸張,盡得吳橘之味矣。(正面1分,側面4分,側面答出兩點給4分)
小題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煉字的題目,煉字主要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幾個方面考慮,一般都要有煉意,即表情達意,寫景的一般有煉境,此題主要是煉意,用兩個形容詞來描寫初嘗新橘的感受,進而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描寫的手法題目,描寫有正面和側面描寫,正面注意著眼點和順序,此題主要從形、色、味的角度描寫,側面描寫主要是對比和襯托,答題時注意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小題1:(1)上片寫了一群農家女聚在家門前爭看州官的情景。(2分)“旋抹紅妝”的“抹紅妝”表現對“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現“看使君”心情的急切。(2分)
小題2:(2)下片用側面描寫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農家豐收后的富足與歡樂的喜悅心情。(2分)第五句寫祭品的豐厚表現百姓的喜悅,第六句寫一喝醉的老翁表現百姓的喜悅,從而表現詩人的喜悅之情。(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由“旋抹紅妝”“茜羅裙”“籬門”可知,詩中刻畫的是鄉村女子,而“看使君”“ 三三五五”“踏破”等表現出農家女看使君時的急切心情。
小題2:
試題分析:下片寫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們老幼相扶相攜,來到打麥子的土地祠;為感謝上天降雨,備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來饞嘴的烏鳥,在村頭盤旋不去。結句則是一個特寫,黃昏時分,有個老頭兒醉倒在道邊。用側面描寫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農家豐收后的富足與歡樂的喜悅心情。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以下小題浣溪沙br/>蘇軾
【答案】【小題1】“軟草平莎”在雨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2分)作者縱馬馳騁在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自然有著舒適輕松的感受。
(2分)觸景生情(1分),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小題2】比喻,“光似潑”極言光線充足,“氣如薰”表明香氣濃郁;(2分)視覺、嗅覺相結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綠光,暖風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2分)對仗,日暖與風來,桑麻與蒿艾,光似潑與氣如薰對仗工整。 (2分)【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
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 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
長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
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小題2】試題分析:“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
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 “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
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
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
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 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
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6.閱讀下面古詩詞,然后完成后面問你題《浣溪沙》?蘇軾山下蘭芽短浸
詞牌名;“黃雞”的本意是黃雞報曉 ,詩中指:時間、時光流逝。(3分)2。
表現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胸懷;也表現了作者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2分) 1。
試題分析:這類題往往從內容主題上、語言表達上、技巧手法上對詩歌進行鑒賞。 要求學生能體會詩歌所描寫和表達的情、理、景;同時從語言上抓住傳神的字詞;更要學會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等手法角度來對詩詞進行賞析。
考點: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試題分析:鑒賞詩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有客觀選擇題,也有主觀表述題。
學生應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內涵,體會意境特點,明確抒情方式。此處表現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胸懷;也表現了作者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7.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問題題目:西江月(辛棄疾)、浣溪沙(蘇軾
這兩首詞都以淺顯生動的語言,逼真地摹寫了農村夏景,而且都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繪,各盡其妙,各具特色。
以視覺角度而言,兩者分別如下:蘇詞描寫的是徐州城東鄉村夏日的風光。因而,它寫苘麻等農作物,寫蠶婦、老叟等農家人,寫煮繭繅絲、捋取新麥等農家事,無不扣住了彼時彼地的特點。
詞中雖未用“夏”字直接點明時令,卻借助寫苘麻、收麥等間接交代時值夏日。試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須發將白的老叟會摘取新麥嗎?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葉層層苘葉光”,那老叟扶著拐杖“抬醉眼”的神態,能顯得如此清晰嗎?辛詞描寫的是上饒西黃沙嶺一帶夏夜的景色。
因而,它所描寫的不可能是蘇詞中“苘葉”、“煮繭”等彼時彼地的情景,而只能是星月、鵲蟬、稻花、茅店等此時此地的景物。在交代時間上也與蘇詞有別。
對夏這一季節,它通過蟬鳴、蛙聲,以及“七八個星”、“兩三點雨”等間接點出;對夜這一具體時間,一是于詞題中以“夜行”標明,二是于詞中以“半夜”與星月等直接、間接地交代清楚。
8.讀蘇軾的浣溪沙一詞,完成下列各題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卻以瀟瀟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景色。
游歷蘄水清泉寺,寺臨近蘭溪,溪水向西流去。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小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
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布谷鳥的啼叫聲。誰說人生只會變老,不能再變年輕?你看門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嗎!不要再發白發暮年時光流逝這樣的感慨了。
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頂我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閱讀宋詞浣溪沙蘇軾完成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