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中庸的詩句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5.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6.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7.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8.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2.【論語中形容中庸的三個成語】
名稱:同學一首別子固 作者:王安石 體裁:散文 年代:宋 出自:《王文公文集》原文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曾鞏),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圣人而已矣.”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圣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蓋亦嘗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