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累關于愛國的詩句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徐錫麟《出塞》
3.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 陸游《病起書懷》
6.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7.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9.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 岳飛《滿江紅·寫懷》
10.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 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11.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 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12.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 于謙《立春日感懷》
13.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 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2.對舊中國所受屈辱的有哪些句子可以表示
1屈辱史的起源2屈辱史的4大主要…3不平等條約一覽表4中國政府以及大…5教訓與啟示6新中國的輝煌屈辱史的起源1838年12月,林則徐奉命赴廣州查禁鴉片,迫繳鴉片237多萬斤,1839年6月3日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英國資產階級以保護鴉片為名,于1840年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簽訂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1843年英、清又簽訂了《虎門條約》。
從此,中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4年美、法兩國強迫清政府先后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1854年和1856年英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借口“馬神甫”事件在1856年發動侵華戰爭,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清又與英、法、俄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英、法再次侵華,咸豐逃,英、法搶劫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縱火焚燒。
中國人民100多年用心血建筑的園林化為廢墟。1860年10月,清又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沙俄迫清簽訂了《璦琿條約》,侵占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大的獲利國。
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895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從此,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中、德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901年,八國聯軍、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又與清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從鴉片戰爭起,中、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協定共一千多條。
從此,我國的錦繡山河分割得支離破碎,漫長的海岸線沒有一處是自己的港口,帝國主義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這是舊中國的遺產---一部屈辱的歷史。
屈辱史的4大主要事件一、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文明的英國”向“野蠻的中國”販賣毒品,每年約45000萬箱毒品運入國內,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機,引起中國人民極大憤慨,清政府派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毒品,人民無不稱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國,48艘艦船和數千英軍入侵廣東、進犯廈門、浙江,攻陷定海,繼而天津大沽口,直至陳兵南京城下。
清政府大為驚慌,向英軍乞和,英國趁機提出割地、通商、賠款要求,簽訂了《虎門條約》和《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當時擁有百萬大軍的清帝國在本土作戰,居然敗給了數千英國遠征軍。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攻占了中國首都,火燒了“圓明園”。
清政府隨后與俄國簽訂了《璦琿條約》,割讓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又于英、法、俄、美簽訂了《天津條約》,開放了數個通商口岸,割讓了九龍,賠償了數千萬兩白銀。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大大向前滑行了一步。
三、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對中國窺視已久,看清政府無能,決定對華宣戰,先后占領了東北安東、鳳凰城、金州、大邊和旅順。隨后在山東半島登陸,進犯威海衛。
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賠款2.35兩白銀,相當于當時日本4年多的財政收入,結果使日本一夜暴富。時任日本內閣大臣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日本財政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白銀收入。
一想到有2.3億白銀滾滾而來,政府頓覺無比富裕。”日本就是依靠這筆賠款,打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的基礎。
隨后,清政府又與德、奧、俄等12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在北京劃定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向德、日謝罪等。《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
四、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日本侵略中國得到巨大好處后,為了擺脫國內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經濟矛盾,于1931年,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由于**執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全部陷落。1935年,日軍又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7年7月7日,在蘆溝橋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從此,全國性的抗日斗爭爆發。
華北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不到一年,華東和華中地區相繼淪陷,10月25日武漢失守,國民黨政府從武漢遷往重慶。
1938年10月,日軍侵占華南,10月21日廣州淪陷。僅一年零三個月,日軍就侵占了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
歷史上,中華民族雖然多次遭受外強入侵,但每到歷史的危急關頭,總有千千萬萬仁人志士,憑著一顆顆赤誠的愛國之心,舍小家,顧大家,拋頭顱,灑熱血,誓死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林則徐領導的銷煙運動,給英軍以沉重打擊;廣東三元里人民群眾奮起殺敵,立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充分表現了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甲午海戰,我北洋水師廣大官兵不畏強敵,奮勇戰斗;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與部分清軍并肩作戰,重創了侵略者;抗日戰爭中,以**為首的**實行了正確的抗日民族的一戰線政策,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英勇奮戰,取得了抗。
3.揭露中國當代一些喪權辱國的小說名字叫什么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強烈推薦,掌閱可以看免費的,下面的也是)
官場現形記(記載混亂,看很多遍才能記清楚人際關系)
老殘游記(國際知名度很高,但是我不喜歡,大約淺顯一點的老外能理解,所以這本書被譯成英法德日等等很多語言版本)
儒林外史(開頭還可以,越到后面越無聊,如果不是因為看過范進中舉這一篇,我都不想看完)
孽海花(只看了個開頭看不下去了)
還有一點不是你想要的,但是推薦看一下,子不語,夜談隨錄,剪燈新話,這些都比聊齋志異寫的好多了。倡優大學士紀曉嵐
額,看錯標題了,喪權辱國不在當代,只有螨清才喜歡跪舔洋人,盡中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還有參拜靖國神廁認日本人為祖的溥儀。。。這是晚清,螨蟲吹噓的康乾盛世。
康熙時期簽訂尼布楚條約,當時八百多沒有后援沒有補給的哥薩克人,讓螨清打了大半年才慘勝,勝了以后還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漢人戴梓發明了28發連發火槍,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結果康熙怕漢人掌握火器,直接流放戴梓全家,這是康熙。
乾隆時期唯一能吹的就是從南美進口了紅薯玉米等高產粗糧,所以當時中國人口增加。乾隆一生作詩四萬余首,沒有一首能叫做詩的,而且乾隆大興文字獄,無數漢人被抄家,流放,砍頭。還讓倡優大學士紀曉嵐搜集中國古籍,如果說康熙是個陰險的小人篡改歷史,乾隆就是個暴君,直接焚毀無數中國古籍
4.喪權辱國的條約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艦“漢華麗”號)中英《南京條約》 1. 割香港島給英國2. 賠款2100萬元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4. 取消舊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5.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通稱《五口通商章程》)內容:1. 壓低關稅,進口貨物的稅率定為5%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低稅率的國家之一,海關從此也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2. 領事裁判權,英國僑民在中國犯刑事罪時,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處理 中國的司法權遭到破壞,外國人可在中國為非作歹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簡稱《虎門條約》《中英善后條約》)1. 片面最惠國待遇。
今后中國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新的權益時,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中美《望廈條約》美獲得了擴大的領事裁判權,規定不但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華發生的一切訴訟,“中國官員不得過問”。并擴大了關稅協定權,規定中國要變更關稅稅則,必須取得美國的同意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國專使刺萼尼,兩廣總督耆英在停泊于廣州黃埔的法艦阿吉默持號)中法《黃埔條約》(又稱《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共36款,附有《海關稅則》。
條約規定除取得英美兩國在條約中規定的侵略權益外,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華傳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中俄《璦琿條約》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1858年6月13(咸豐八年五月三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條約,共十二款1. 俄國得以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灣(臺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準俄國一律照辦2. 俄國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并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3. 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4. 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國領土5. 日后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1858年6月18日(咸豐八年五月初八)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共三十款。
1. 清政府倘準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準美國一律照辦2. 增開潮州、臺灣(臺南)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3. 耶穌教教士得自由傳教4. 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只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5. 確定領事裁判權。 1858年6月26日(咸豐八年五月十六)(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共五十六款,附有專條。1. 英國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莊、登州、臺灣(臺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牛莊口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2. 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3. 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4. 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5. 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6. 中國給英國賠款銀400萬兩7. 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
1858年6月27日(咸豐八年)(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遺》六款。1. 法國公使得住北京2. 增開瓊州、潮州、臺灣(臺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并在各口設領事官3. 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4. 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5. 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6. 中國給法國賠款銀200萬兩。
1858年11月8日(咸豐八年十月初三)(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又稱《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條約》 的補充條款。共十款,附有《海關稅則》。
1. 海關聘用英人2. 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3. 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
5.喪權辱國的條約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艦“漢華麗”號) 中英《南京條約》 1. 割香港島給英國2. 賠款2100萬元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4. 取消舊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5.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通稱《五口通商章程》) 內容:1. 壓低關稅,進口貨物的稅率定為5%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低稅率的國家之一,海關從此也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2. 領事裁判權,英國僑民在中國犯刑事罪時,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處理 中國的司法權遭到破壞,外國人可在中國為非作歹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簡稱《虎門條約》《中英善后條約》)1. 片面最惠國待遇。
今后中國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新的權益時,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廈條約》美獲得了擴大的領事裁判權,規定不但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華發生的一切訴訟,“中國官員不得過問”。并擴大了關稅協定權,規定中國要變更關稅稅則,必須取得美國的同意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國專使刺萼尼,兩廣總督耆英在停泊于廣州黃埔的法艦阿吉默持號) 中法《黃埔條約》(又稱《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共36款,附有《海關稅則》。
條約規定除取得英美兩國在條約中規定的侵略權益外,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華傳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璦琿條約》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1858年6月13(咸豐八年五月三日)(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 《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條約,共十二款1. 俄國得以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灣(臺南)、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準俄國一律照辦2. 俄國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并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3. 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4. 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國領土5. 日后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1858年6月18日(咸豐八年五月初八)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 《中美天津條約》(原稱《中美和好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共三十款。
1. 清政府倘準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準美國一律照辦2. 增開潮州、臺灣(臺南)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3. 耶穌教教士得自由傳教4. 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無論關涉船只海面、通商貿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國得“一體均沾”5. 確定領事裁判權。 1858年6月26日(咸豐八年五月十六)(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 《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共五十六款,附有專條。1. 英國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增開牛莊、登州、臺灣(臺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牛莊口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2. 耶穌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傳教3. 英國人得住內地游歷、通商4. 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5. 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6. 中國給英國賠款銀400萬兩7. 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
1858年6月27日(咸豐八年)(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 《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共四十二款,另訂《和約章程補遺》六款。1. 法國公使得住北京2. 增開瓊州、潮州、臺灣(臺南)、淡水、登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后來開埠時,登州口岸設 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并在各口設領事官3. 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法國人得往內地游歷4. 凡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5. 法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6. 中國給法國賠款銀200萬兩。
1858年11月8日(咸豐八年十月初三)(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上海簽訂)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又稱《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條約》 的補充條款。共十款,附有《海關稅則》。
1. 海關聘用英人2. 海關對進出口貨一律按時價值百抽五征稅3. 洋貨運銷內地,只納子口稅百分之二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