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語》中的寫驪姬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
其娣生卓子。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重耳處蒲城,夷吾處屈,奚齊處絳,以儆無辱之故。
公許之。史蘇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亂本生矣!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內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強其毒,民疾其態,其亂生哉!吾聞君之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能有常。
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禍之基也。
畜其子,又從其欲,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雖好色,必惡心,不可謂好。好其色,必授之情。
彼得其情以厚其欲,從其惡心,必敗國且深亂。亂必自女戎,三代皆然。”
驪姬果作難,殺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難本矣。”
譯文晉獻公討伐驪戎,征服了這個國家,殺了它的國君驪子,俘獲驪姬回國,立她為夫人。驪姬生了奚齊,她妹妹生了卓子。
驪姬請求獻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說可以解救國家得危難,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齊留在國都絳。她說這是為了防備敵國的入侵,不讓晉國受到恥辱。
獻公同意了她的請求。史蘇上朝時對大夫們說:“我們這些人可要戒備這件事哩,晉國內亂的根子已經產生了!當年,國君立驪姬為夫人,民眾不滿的心態原就達到了極點。
古代的明君從事征伐,是發動百姓為百姓除害,所以民眾能高興地擁戴他,無不盡忠竭力甚至不惜一死。現在國君發動百姓卻是為的自己豐厚,民眾對外攻戰得不到利益,又厭惡國內君王的貪欲,所以上下已經離心了。
然而驪姬生的又是兒子,難道這是天意讓晉國混亂嗎?上天加強了晉國的禍害,民眾不滿這種狀況,內亂就要發生了!我聽說國君應該喜歡好的事物,憎惡壞的事物,歡樂時就高興,安定時就放心,這樣統治才能持久正常。砍伐樹木不從樹根開始,必定會重新萌生;堵塞河水不從源頭開始,必定會重新流淌;消滅禍亂不從根本著手,必定會重生禍亂。
如今國君殺了驪姬的父親卻又留下驪姬,這正是禍亂的根基啊。既留下驪姬,還要順從她的欲望,她想報殺父之恥就會伸張野心。
雖然外貌很美,但內心一定很丑惡,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國君喜歡她的美麗外貌,必定會答應她的要求。
她得到國君的寵愛會進一步加強政治上的欲望,擴張其野心,這樣就必定會使晉國敗亡并且造成深重的禍亂。禍亂一定來自女人,夏、商、西周都是這樣。”
后來驪姬果然作亂,殺了太子申生并驅逐了公子重耳和夷吾。所以有識之士說:“史蘇懂得禍亂的根源啊。”
2.描寫妖姬的詩句
秦樓月 ----妲己 (滿雪瑩)
情絲截,不愿回憶傷心切,傷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夢魘打出同心結,心中血淚不停瀉,不停瀉,酒池之外,枯風殘月
屈原的《楚辭·天問》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于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
《詩經·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則不我惠。 孔填不寧
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賊蟊疾, 靡有夷屆。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奪之。 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 哲婦傾城。 懿厥哲婦
為梟為鴟。 婦有長舌, 維厲之階
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
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 譖始竟背。 豈曰不極
伊胡為慝! 如賈三倍, 君子是識
婦無公事, 休其蠶織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爾介狄
維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儀不類
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 維其優矣! 人之云亡
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 維其幾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 維其深矣。 心之憂矣
寧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無不克鞏。 無忝皇祖
式救爾后。
這首詩寫周幽王昏憒腐朽,寵愛褒姒
驪姬墓下作
作者:岑參 年代:唐
驪姬北原上,閉骨已千秋。
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
獻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讎。
此事成蔓草,我來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蟬鬢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橫汾無輕舟
3.《國語》中的寫驪姬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其娣生卓子。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重耳處蒲城,夷吾處屈,奚齊處絳,以儆無辱之故。公許之。
史蘇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亂本生矣!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內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強其毒,民疾其態,其亂生哉!吾聞君之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禍之基也。畜其子,又從其欲,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雖好色,必惡心,不可謂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從其惡心,必敗國且深亂。亂必自女戎,三代皆然。”驪姬果作難,殺太子而逐二公子。君子曰:“知難本矣。”
譯文晉獻公討伐驪戎,征服了這個國家,殺了它的國君驪子,俘獲驪姬回國,立她為夫人。驪姬生了奚齊,她妹妹生了卓子。驪姬請求獻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說可以解救國家得危難,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齊留在國都絳。她說這是為了防備敵國的入侵,不讓晉國受到恥辱。獻公同意了她的請求。
史蘇上朝時對大夫們說:“我們這些人可要戒備這件事哩,晉國內亂的根子已經產生了!當年,國君立驪姬為夫人,民眾不滿的心態原就達到了極點。古代的明君從事征伐,是發動百姓為百姓除害,所以民眾能高興地擁戴他,無不盡忠竭力甚至不惜一死。現在國君發動百姓卻是為的自己豐厚,民眾對外攻戰得不到利益,又厭惡國內君王的貪欲,所以上下已經離心了。然而驪姬生的又是兒子,難道這是天意讓晉國混亂嗎?上天加強了晉國的禍害,民眾不滿這種狀況,內亂就要發生了!我聽說國君應該喜歡好的事物,憎惡壞的事物,歡樂時就高興,安定時就放心,這樣統治才能持久正常。砍伐樹木不從樹根開始,必定會重新萌生;堵塞河水不從源頭開始,必定會重新流淌;消滅禍亂不從根本著手,必定會重生禍亂。如今國君殺了驪姬的父親卻又留下驪姬,這正是禍亂的根基啊。既留下驪姬,還要順從她的欲望,她想報殺父之恥就會伸張野心。雖然外貌很美,但內心一定很丑惡,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國君喜歡她的美麗外貌,必定會答應她的要求。她得到國君的寵愛會進一步加強政治上的欲望,擴張其野心,這樣就必定會使晉國敗亡并且造成深重的禍亂。禍亂一定來自女人,夏、商、西周都是這樣。”后來驪姬果然作亂,殺了太子申生并驅逐了公子重耳和夷吾。所以有識之士說:“史蘇懂得禍亂的根源啊。”
4.關于四大妖姬的詩詞
秦樓月 ----妲己 (滿雪瑩)
情絲截,不愿回憶傷心切,傷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夢魘打出同心結,心中血淚不停瀉,不停瀉,酒池之外,枯風殘月
屈原的《楚辭·天問》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環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號于市?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
《詩經·雅 瞻昂》
瞻昂昊天, 則不我惠。 孔填不寧
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 士民其瘵
蟊賊蟊疾, 靡有夷屆。 罪罟不收
靡不夷瘳。
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
女覆奪之。 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 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 哲婦傾城。 懿厥哲婦
為梟為鴟。 婦有長舌, 維厲之階
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
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 譖始竟背。 豈曰不極
伊胡為慝! 如賈三倍, 君子是識
婦無公事, 休其蠶織 。
天何以刺? 何神不富? 舍爾介狄
維予胥忌。 不吊不祥, 威儀不類
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 維其優矣! 人之云亡
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 維其幾矣
人之云亡, 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 維其深矣。 心之憂矣
寧自今矣。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 無不克鞏。 無忝皇祖
式救爾后。
這首詩寫周幽王昏憒腐朽,寵愛褒姒
驪姬墓下作
作者:岑參 年代:唐
驪姬北原上,閉骨已千秋。
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
獻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讎。
此事成蔓草,我來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蟬鬢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橫汾無輕舟
5.誰有“驪姬進讒”這篇文章的,原文和譯文
《韓非子·備內》中有一段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為人主而大信其妻,則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優施傅驪姬,殺申生而立奚齊…… 韓非子所舉的例子,歷史上實有其事,是公元前七世紀中葉發生在晉國的一次有名的內亂。公元前662年,晉獻公興兵攻伐驪戎國,殺戎主,俘獲公主驪姬回國。
驪姬妖艷善媚,深得獻公喜歡,立為夫人,生子奚齊。母以子貴,獻公對驪姬寵愛有加。
但驪姬貪得無厭,想立奚齊為太子。為此,她與情夫優施狼狽為奸,妄圖謀害太子申生和其他幾個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公子。
晉國內亂由此引發。《晉語》對此事件從發生、發展到結局,作了詳盡的敘述。
驪姬的命運變化是戲劇性的。她先前是一位公主,或活潑浪漫,或養尊處優,或頤指氣使,而一場由晉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使她國破家亡,自己也成為俘虜。
所幸的是,她有罕見的美貌。晉獻公年事雖高,卻淫心不減。
驪姬天姿國色,加上工于心計,曲意逢迎,似乎不必使出渾身解數,就使晉獻公沉溺于色欲。驪姬顯然沒有忠實于這個曾給她的家國帶來重創的君主的打算,不然,她不會以夫人之尊去和一個下等的俳優私通。
她的幸運還在于她給晉獻公生下的是一個兒子,母以子貴,身單力孤的她終于有了未來的依靠。但這一切沒有使她忘乎所以,除了那個活一天便少一天的晉獻公,以及毫無地位的情夫和尚處于襁褓中的兒子,她實際上一無所有。
從到晉國的第一天起,她就發覺自己已處于輿論的包圍之中,從大夫們的指手劃腳、高談闊論中,她意識到晉國人已把她當成了妹喜、妲己和褒姒。可以想象,驪姬對她的未來會有怎樣的恐懼與不安。
而維系她未來地位的惟一出路,就是讓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太子。但是太子之位已經有人占據,這就是齊姜所生的申生。
驪姬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必須除掉太子申生和有望繼位的另外兩位公子重耳和夷吾。驪姬首先與情夫優施謀劃此事。
在這位地位卑微的俳優面前,她毫不掩飾自己的陰謀:“我想做廢嫡立庶的大事,卻怕申生、重耳、夷吾這三個公子跟我為難,該怎么辦呢?”優施見多識廣,詭計多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先分析人的一般心理,說:“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地位已達到頂點,就很少再有非分之想”。
因此,他讓驪姬早點給這三位公子安排位置,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達頂點。接著,他詳細地分析了申生的心理特征,認為申生的為人小心謹慎,不能忍受恥辱,敦厚固執,不忍心施惡于人。
而不能忍受恥辱的人就容易受辱,可以很快把他除掉。因此,優施讓驪姬先從申生下手,用平凡小事污辱他。
驪姬擔心申生不為所動,優施認為驪姬有優勢做到這一點。他說:“現在你內得君心,外受寵愛,你說好說壞,國君沒有不相信的。”
因此,他讓驪姬對申生表面上親善而在暗中侮辱他。于是,驪姬對申生大肆誹謗。
驪姬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她買通了獻公的兩個士大夫梁五和東關五,讓他們蠱惑獻公將三位公子調離國都,并異地而居,分散他們的力量。這一計謀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就實現了。
申生被派往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別被派往蒲地和二屈,而驪姬的兒子奚齊卻留在都城。 驪姬并不滿足只將他們調離國都,她的目的是要置申生于死地。
陰險惡毒的優施再獻一計,讓驪姬選擇最佳時機向獻公進讒,借獻公之手殺掉申生。于是,驪姬趁半夜和獻公床榻作樂、情意纏綿之際,假裝嚶嚶哭泣起來,先激起獻公的憐愛之心,待獻公表示關切,便從容地張開精心編織的讒言之網,引誘獻公上當。
她緊緊抓住獻公嫉賢妒能、嗜權如命又深寵于她的心理。一面不停地訴說申生如何賢明仁德,寬厚愛民,一邊又把申生打扮成野心家、陰謀家的形象。
她說:“申生仁愛百姓,是有目的而做的。他說您被我迷惑,一定會使國家混亂,他可能借口為了國家的緣故要對您施加暴力。
您為何不殺了我,不要因為一個小妾而使百姓變亂。”表面上是處處為獻公著想,實際上是挑唆獻公與申生的父子關系。
引獻公發問:“申生哪能愛百姓卻不愛自己的父親呢?”接著,驪姬詳盡地對獻公闡釋了為民之長不顧私親而以民眾為親人”的道理。她說:“假如對民眾有利而且能同百姓和睦相處,哪還怕國君呢?由于民眾的緣故不愛自己的親人,民眾會更加擁護他。
因此,殺死國君而對民眾有很大的好處,民眾誰會反對呢?”她又以紂王為例,說明沒有孝子的壞處,使獻公產生恐懼之情。此后,驪姬進一步加強心理攻勢,故意以讓獻公退位保全性命這樣的話刺激嗜權如命的獻公,使獻公終于下定了除掉申生的決心。
驪姬趁機讓獻公派申生去征討東山皋落狄,以尋其罪,獻公痛快地答應了。驪姬達到了爭取獻公支持的目的后,便把矛頭指向宮廷大臣,企圖通過分化大臣,削弱反對派的勢力,進一步孤立太子申生。
這一次,優施不再只為驪姬出謀劃策,而是親自出馬。他帶著驪姬準備的酒菜來到執政大夫里克家請吃酒。
席間,他施展出俳優的本領,邊舞邊唱《暇豫歌》:“既想安閑又怕主動和人親近,還不如那烏鴉鳥雀會投友靠鄰。別人都正聚在豐茂的樹上,自己卻孤獨地棲身在枯枝上。”
里克不解,優施便對歌詞的含意作了具體。
6.形容美人的詩句(句子)
眉如翠羽,齒如含貝,肌如白雪,腰若束素,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諸如巧笑倩兮,美目盼。
我想即便是修煉多年的老和尚見到她,說不定也會把經書一丟,跑到花店買一束花給她 曹植:洛神賦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
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紅,著粉則太白。 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楊柳細腰賽筆管,說話燕語鶯聲。
粉香處弱態伶仃 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 蹴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 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所謂美女,應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繡幕芙蓉一笑開, 斜偎寶鴨親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滿搦宮腰纖細。
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
初學嚴妝,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舉措多嬌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
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 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 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 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 額鵝黃。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 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萬般風情繞眉梢。 香腮染赤,耳墜明珠直搖曳。
云鬢浸墨,頭插鳳釵要飛翔。 春蔥玉指如蘭花,三寸金蓮似元寶。
云袖輕擺招蝶舞,纖腰慢擰飄絲絳。 愛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其素若何, 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
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其艷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龍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
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 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
果何人哉?如斯之 美也!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 影度回廊。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于語言。(洛神賦) 樹林陰翳,霧氣氤氳,甜腥的氣息凝然不動,那花兒就在那兒。
我從來沒有見過。花朵奇大,潔白泛青,四片花瓣兩兩相對,如欲合攏的手掌,更像一個青花的大碗。
云歸岫,花無語,煙絡橫林,山沉遠照,一彎新月正漸漸清晰。 遠遠的,我看見他走來。
伶仃獨步,藍衫飛舞,盈盈望斷。漫野的山花忽然在風中舞成巨大的旋風。
我轉身跑回茅舍,不顧祖母的疑惑,輕輕的,我攀上那株老梅。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每一朵梅花都如飛舞在月色下的白蝶,紅蕊點點,如我心底驟然的狂喜和凄愴。
他終于站在梅樹下了,月光下我看見他微微揚起的清癯的臉,滿眼的驚喜與歡愉。 我笑了,笑聲清澈而明艷…… 我終于要走進我的故事了,牽著他的手,走進那個必定來臨的結局。
山路迤邐,漸行漸遠,我聽見塵世黃昏的鐘鼓,萬家燈火正向我展開俗世的歡樂和悲傷。我驀然回首,卻看見我夢中所有的花兒—— 那大片魏紫的牡丹高貴而憂郁, 那一畦朱紅的芍藥熱烈而優雅, 那一片鵝黃的玫瑰嬌弱而明艷, 那一株潔白的百合純凈而飄逸, 那一樹粉艷的櫻花爛漫而凄麗…… 它們在我回首的瞬間紛紛墮下,落紅鋪滿我來時的山路,路的盡頭,我居住千年的茅屋已化為巨大青冢,覆滿萋萋荒草,那株老梅斜倚半空,遒勁凌厲,所有的梅花一齊飛上深藍的晴空。
“夜深知雪重。
7.誰有“驪姬進讒”這篇文章的,原文和譯文
《韓非子·備內》中有一段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為人主而大信其妻,則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優施傅驪姬,殺申生而立奚齊…… 韓非子所舉的例子,歷史上實有其事,是公元前七世紀中葉發生在晉國的一次有名的內亂。公元前662年,晉獻公興兵攻伐驪戎國,殺戎主,俘獲公主驪姬回國。
驪姬妖艷善媚,深得獻公喜歡,立為夫人,生子奚齊。母以子貴,獻公對驪姬寵愛有加。
但驪姬貪得無厭,想立奚齊為太子。為此,她與情夫優施狼狽為奸,妄圖謀害太子申生和其他幾個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公子。
晉國內亂由此引發。《晉語》對此事件從發生、發展到結局,作了詳盡的敘述。
驪姬的命運變化是戲劇性的。她先前是一位公主,或活潑浪漫,或養尊處優,或頤指氣使,而一場由晉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使她國破家亡,自己也成為俘虜。
所幸的是,她有罕見的美貌。晉獻公年事雖高,卻淫心不減。
驪姬天姿國色,加上工于心計,曲意逢迎,似乎不必使出渾身解數,就使晉獻公沉溺于色欲。驪姬顯然沒有忠實于這個曾給她的家國帶來重創的君主的打算,不然,她不會以夫人之尊去和一個下等的俳優私通。
她的幸運還在于她給晉獻公生下的是一個兒子,母以子貴,身單力孤的她終于有了未來的依靠。但這一切沒有使她忘乎所以,除了那個活一天便少一天的晉獻公,以及毫無地位的情夫和尚處于襁褓中的兒子,她實際上一無所有。
從到晉國的第一天起,她就發覺自己已處于輿論的包圍之中,從大夫們的指手劃腳、高談闊論中,她意識到晉國人已把她當成了妹喜、妲己和褒姒。可以想象,驪姬對她的未來會有怎樣的恐懼與不安。
而維系她未來地位的惟一出路,就是讓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太子。但是太子之位已經有人占據,這就是齊姜所生的申生。
驪姬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必須除掉太子申生和有望繼位的另外兩位公子重耳和夷吾。驪姬首先與情夫優施謀劃此事。
在這位地位卑微的俳優面前,她毫不掩飾自己的陰謀:“我想做廢嫡立庶的大事,卻怕申生、重耳、夷吾這三個公子跟我為難,該怎么辦呢?”優施見多識廣,詭計多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先分析人的一般心理,說:“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地位已達到頂點,就很少再有非分之想”。
因此,他讓驪姬早點給這三位公子安排位置,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達頂點。接著,他詳細地分析了申生的心理特征,認為申生的為人小心謹慎,不能忍受恥辱,敦厚固執,不忍心施惡于人。
而不能忍受恥辱的人就容易受辱,可以很快把他除掉。因此,優施讓驪姬先從申生下手,用平凡小事污辱他。
驪姬擔心申生不為所動,優施認為驪姬有優勢做到這一點。他說:“現在你內得君心,外受寵愛,你說好說壞,國君沒有不相信的。”
因此,他讓驪姬對申生表面上親善而在暗中侮辱他。于是,驪姬對申生大肆誹謗。
驪姬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她買通了獻公的兩個士大夫梁五和東關五,讓他們蠱惑獻公將三位公子調離國都,并異地而居,分散他們的力量。這一計謀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就實現了。
申生被派往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別被派往蒲地和二屈,而驪姬的兒子奚齊卻留在都城。 驪姬并不滿足只將他們調離國都,她的目的是要置申生于死地。
陰險惡毒的優施再獻一計,讓驪姬選擇最佳時機向獻公進讒,借獻公之手殺掉申生。于是,驪姬趁半夜和獻公床榻作樂、情意纏綿之際,假裝嚶嚶哭泣起來,先激起獻公的憐愛之心,待獻公表示關切,便從容地張開精心編織的讒言之網,引誘獻公上當。
她緊緊抓住獻公嫉賢妒能、嗜權如命又深寵于她的心理。一面不停地訴說申生如何賢明仁德,寬厚愛民,一邊又把申生打扮成野心家、陰謀家的形象。
她說:“申生仁愛百姓,是有目的而做的。他說您被我迷惑,一定會使國家混亂,他可能借口為了國家的緣故要對您施加暴力。
您為何不殺了我,不要因為一個小妾而使百姓變亂。”表面上是處處為獻公著想,實際上是挑唆獻公與申生的父子關系。
引獻公發問:“申生哪能愛百姓卻不愛自己的父親呢?”接著,驪姬詳盡地對獻公闡釋了為民之長不顧私親而以民眾為親人”的道理。她說:“假如對民眾有利而且能同百姓和睦相處,哪還怕國君呢?由于民眾的緣故不愛自己的親人,民眾會更加擁護他。
因此,殺死國君而對民眾有很大的好處,民眾誰會反對呢?”她又以紂王為例,說明沒有孝子的壞處,使獻公產生恐懼之情。此后,驪姬進一步加強心理攻勢,故意以讓獻公退位保全性命這樣的話刺激嗜權如命的獻公,使獻公終于下定了除掉申生的決心。
驪姬趁機讓獻公派申生去征討東山皋落狄,以尋其罪,獻公痛快地答應了。驪姬達到了爭取獻公支持的目的后,便把矛頭指向宮廷大臣,企圖通過分化大臣,削弱反對派的勢力,進一步孤立太子申生。
這一次,優施不再只為驪姬出謀劃策,而是親自出馬。他帶著驪姬準備的酒菜來到執政大夫里克家請吃酒。
席間,他施展出俳優的本領,邊舞邊唱《暇豫歌》:“既想安閑又怕主動和人親近,還不如那烏鴉鳥雀會投友靠鄰。別人都正聚在豐茂的樹上,自己卻孤獨地棲身在枯枝上。”
里克不解,優施便對歌詞的含意作了具體解釋,并用。
8.描寫虞姬的詩句
《虞姬怨》
年代: 唐 作者: 馮待征
妾本江南采蓮女,君是江東學劍人。
逢君游俠英雄日,值妾年華桃李春。
年華灼灼艷桃李,結發簪花配君子。
行逢楚漢正相持,辭家上馬從君起。
歲歲年年事征戰,侍君帷幕損紅顏。
不惜羅衣沾馬汗,不辭紅粉著刀環。
相期相許定關中,鳴鑾鳴佩入秦宮。
誰誤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漢道雄。
天時人事有興滅,智窮計屈心摧折。
澤中馬力先戰疲,帳下蛾眉□□□。
君王是日無神彩,賤妾此時容貌改。
拔山意氣都已無,渡江面目今何在。
終天隔地與君辭,恨似流波無息時。
使妾本來不相識,豈見中途懷苦悲。
《濠州七絕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
倉黃不負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龔宗伯座中贈優人扮虞姬》
年代: 清 作者: 杜濬
年少當場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
八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兮不負心。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劉項家人總可憐,英雄無策庇嬋娟。
戚姬葬處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周玉簫
先刎謝重瞳,差強隆準公。
應為松與柏,豈化草芃芃。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朱靜庵
力盡重瞳霸氣消,楚歌聲里恨迢迢。
貞魂化作原頭草,不逐東風入漢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