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維詩山居秋暝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王維詩山居秋暝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2.山居秋暝中描寫山林中的景色得詩句有哪些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晃動處漁船輕輕搖蕩。 空山雨后景色清麗,人們喜悅勞動的特點 這首山水名篇,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景色特點就是清新自然,宛如世外桃源.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描寫林中景色的是上闕的兩聯(頂聯和頷聯)——說白了就是前四句.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于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后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和作者的作者的感慨。
3.【《山居秋暝》描寫林中景色的詩句是什么,寫了景色什么的特點
這首山水名篇,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景色特點就是清新自然,宛如世外桃源.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描寫林中景色的是上闕的兩聯(頂聯和頷聯)——說白了就是前四句.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于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后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和作者的作者的感慨. 參考資料看這個網址:。
4.古詩,山居秋瞑中描寫山林中景色的詩句是什么,寫出了什么的特點
楓橋夜泊 白居易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秋 山 (宋)楊萬里 烏桕平生老染工, 錯把鐵皂作猩紅。 小楓一夜偷天酒, 卻倩孤松掩醉客范仲淹《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高樓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秋 山 (宋)楊萬里 烏桕平生老染工, 錯把鐵皂作猩紅。
小楓一夜偷天酒, 卻倩孤松掩醉客。 范仲淹《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高樓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 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秋 夜 夜久無眠秋氣清, 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處明。 黃巢 《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立秋 劉翰 乳鴨啼散玉屏空, 一陣新涼一陣風。
睡起秋生無覓處, 滿階梧葉月明中。 楓橋夜泊 (張籍)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5.山居秋暝(王維)描寫山林中景色的詩句是 ,寫出了 的特點.這首詩表
1、回答:
(1)景色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特點:空山雨后景色清麗,人們喜悅勞動的特點。
(3)作者感情:表達了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向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2、原詩: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賞析: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5、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山居秋暝中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