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千秋的詩句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夢李白二首】杜甫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臺于州城西北)】杜甫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杜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五首】杜甫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別佳人(一作崔涯詩)】崔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蜀先主廟(漢末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劉禹錫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玉水記方流】白居易
2.關于“千秋”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千秋”的詩句如下: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杜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五首】杜甫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
【別佳人(一作崔涯詩)】崔膺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蜀先主廟(漢末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劉禹錫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玉水記方流】白居易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原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原詩: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譯文: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凄涼可惜生不同時。
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云雨荒臺難道真是荒唐夢思。最可嘆楚王宮殿早蕩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跡讓人生疑。
三、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別佳人(一作崔涯詩)】崔膺 出處:唐代詩人崔膺《別佳人(一作崔涯詩)》原詩:壟上流泉壟下分,斷腸嗚咽不堪聞。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四、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出處:唐代劉禹錫的《蜀先主廟(漢末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原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譯文:先主劉備英雄氣概充滿天地,千秋萬代一直令人肅然起敬。
建國與吳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復五銖錢幣志在漢室振興。拜諸葛亮為丞相開創了國基,可惜生個兒子不像其父賢明。
最凄慘的是那蜀宮中的歌伎,在魏宮歌舞劉禪也毫無羞情。五、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出處:唐代的白居易《玉水記方流》原詩: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詩人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形容各有千秋各有特點的詩句
雪梅盧梅坡《雪梅》賞析 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
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
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
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
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4.描寫秋天景色的千古詩句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5.關于日月的詩句
以下是描寫太陽的詩歌——落日悵望 謝朓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陰,高枕東窗下。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
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已傷歸暮客,復思離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既乏瑯邪政,方憩洛陽社。
日 李嶠旦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云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東陸蒼龍駕,南郊赤羽遲。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初日 王昌齡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
云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落日 杜甫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
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落日 齊己晚照背高臺,殘鐘殘角催。
能銷幾度落,已是半生來。吹葉陰風發,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變盡塵埃。初日照鳳樓 李虞仲旭日煙云殿,朝陽燭帝居。
斷霞生峻宇,通閣麗晴虛。流彩連朱檻,騰輝照綺疏。
曈曨晨景里,明滅曉光初。戶牖仙山近,軒楹鳳翼舒。
還如王母過,遙度五云車。金山觀日出 陸游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觀。
日輪擘水出,始覺江面寬。遙波蹙紅鱗,翠靄開金盤。
光彩射樓塔,丹碧浮云端。詩人窘筆力,但詠秋月寒。
何當羅浮望,涌海夜未闌。++++++++++++++++++++++++++++++++++++++++以下是描寫月亮的詩詞——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南齋玩月王昌齡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中秋月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齊已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關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嫦娥李商隱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李商隱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秋宵月下有懷孟浩然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中秋待月陸龜蒙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倪莊中秋元好問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劉禹錫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左車右并)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中秋月晏殊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中秋見月和子由蘇軾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青熒滅沒轉山前,浪*(左風右占)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將下蟲)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中秋登樓望月米芾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西江月蘇軾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
6.形容各有千秋各有特點的詩句求類似的詩句,我記得以前好象看到過拿
雪梅盧梅坡《雪梅》賞析 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
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
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
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 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
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7.關于深情厚意的詩句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諦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兒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卜算子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離思五首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8.推薦幾個形容各有千秋各有特點的詩句
1、《雪梅》——作者: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2、《使至塞上》——作者: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3、《早發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憫農二首》——作者: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登鸛雀樓》——作者: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