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回憶往事的古詩詞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過年意味著又增加了一歲。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長大,已過中年的人則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們對此事都比較計較,當然有興高采烈與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適這首詩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寫,“年味”很足,傳誦極廣。
歸家解釋:兒子拉著衣服問我,為什么我那么遲回來?我和誰在爭奪歲月,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發?
賞析:前兩句寫出了稚子的天真與可愛,用來襯托后兩句詩人的嚴肅的沉思。后兩句其實是詩人的自問,自己在官場沉浮,去爭生活,爭名利,不知不覺人已漸漸老去,雙鬢漸染。詩人抒發了淡淡的對日薄西山的感嘆。“贏得”二字更是刻畫了詩人一種安詳之中略帶苦笑的神情。
《鄉思》是北宋詩人李覯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這首詩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京師得家書》是明朝袁凱寫的一首思鄉詩
注釋①京師:指都城。②行行【hang】:每行。
白話譯文:江水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長,每行沒有其它的話語,只是告訴我要早日回到家鄉去。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前兩句以劍喻山峰,謂其割人愁腸,“割”字照應上句“劍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兩句由峭拔似劍铓的群峰進一步產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億,散上諸峰以望故鄉。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穎,作者謫居的愁苦與望鄉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達得深摯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
2.回憶往事詩句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共是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少年行》王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岳飛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辛棄疾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其五》李賀。
3.描寫回憶往事的古詩,唯美一點的
1、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清代:納蘭性德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釋義:
現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事物卻非于從前。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會,還是勉強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2、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清代: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釋義:
當年在曲折的回廊深處,我再一次與你相逢。你抹掉淚水,顫抖著依偎在我懷里。分別之后,你我承受著相同的凄涼痛楚。每逢月圓,便因不能團圓而倍感傷心。分別后只覺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淚痕點點。回憶起你最讓我心動的一刻,是你那堪稱第一的繪有折枝圖樣的彩色的羅裙。
3、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清代: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釋義: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卻偏偏不能在一起,兩地分隔。經常想念、盼望卻不能在一起,看著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為誰而來?藍橋相遇并不是難事,難的是即使有不死的靈藥,也不能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與她相會。如果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渡過天河團聚,即使拋卻榮華富貴也甘心。
4、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釋義: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5、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釋義: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現在我身邊的薄幸錦衣郎,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愿。
4.回憶往事的詩句
1、《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宋代晏幾道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譯文: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琵琶輕彈委委傾訴相思。
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 2、《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3、《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4、《偶成》——宋代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譯文: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們相伴游園,并作賞花的詩。如今的花還是與往年的一樣,怎么我的心情卻與往年不一樣了? 5、《題都城南莊》——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描寫回憶的古詩
建議你把問題補充完整些,寫回憶的詩詞太多了,哪個方面的你問清楚些。
如果是回憶風景的那就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回憶逝去流年的李商隱的<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只記得這句,你百度一下) 留戀宮廷豪華的 李煜的<浣溪沙> 紅日以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毯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蕭鼓奏。 荏苒時光的 漢樂府<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也有愛情的 納蘭容若的<木蘭辭> 李煜的<虞美人> 陸游的<釵頭鳳>云云 我熟悉的回憶形的差不多就這些,你可以去搜索李煜后半生的詞,大多數都是回憶的,寫的很美。
李清照晚年的也不錯。 不過找李煜的詞最好要把詞翻譯也找了,因為他有的詞男女之情太多了誒,他的風格又是直言不諱。
有點那什么那什么- -。
6.關于回憶的名言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
——李白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曾國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文嘉《今日詩》) 圣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 --《淮南子·原道訓》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戰國楚·屈原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
--三國·魏·曹植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晉·傅玄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晉·陸機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唐·李嶠 時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 --唐·劉禹錫 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
勿謂一絲微,既紹難再白。 --清·朱經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
--清·魏源 莫倚兒童輕歲月,丈人曾共爾同年。 --唐·竇鞏。
7.回憶往事詩句
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共是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李清照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少年行》王維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岳飛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辛棄疾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南園其五》李賀
8.形容懷念過去的詩句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歐陽修《臨江仙》
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舊歡新夢里,閑處卻思量。——辛棄疾《臨江仙》
形容懷念過去的詩句
1. 獨坐思往昔,愁絕淚盈襟。——陳宓《題妙寂寺》
2.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薩都剌《滿江紅》
3. 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舊歡新夢里,閑處卻思量。——辛棄疾《臨江仙》
4. 當時珠淚知多少,直到于今竹尚斑。——高駢《二妃廟》
5. 春過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劉禹錫《雜曲歌辭·憶江南》
6. 當時每酣醉,不覺行路難。——王昌齡《大梁途中作》
7.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歐陽修《臨江仙》
8.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李煜《破陣子》
9.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10. 當年稱意須為樂,不到天明未肯休。——令狐楚《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
11. 今既不如昔,后當不如今。——白居易《東城尋春》
12.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杜甫《天育驃騎歌》
13. 此情可待萬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14.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晏殊《木蘭花》
15.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辛棄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9.描寫“回憶往事”的古詩詞有哪些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
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
過年意味著又增加了一歲。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長大,已過中年的人則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們對此事都比較計較,當然有興高采烈與感慨系之之不同。
高適這首詩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寫,“年味”很足,傳誦極廣。 歸家解釋:兒子拉著衣服問我,為什么我那么遲回來?我和誰在爭奪歲月,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發? 賞析:前兩句寫出了稚子的天真與可愛,用來襯托后兩句詩人的嚴肅的沉思。
后兩句其實是詩人的自問,自己在官場沉浮,去爭生活,爭名利,不知不覺人已漸漸老去,雙鬢漸染。詩人抒發了淡淡的對日薄西山的感嘆。
“贏得”二字更是刻畫了詩人一種安詳之中略帶苦笑的神情。 《鄉思》是北宋詩人李覯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京師得家書》是明朝袁凱寫的一首思鄉詩 注釋①京師:指都城。
②行行【hang】:每行。 白話譯文:江水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長,每行沒有其它的話語,只是告訴我要早日回到家鄉去。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前兩句以劍喻山峰,謂其割人愁腸,“割”字照應上句“劍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兩句由峭拔似劍铓的群峰進一步產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億,散上諸峰以望故鄉。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穎,作者謫居的愁苦與望鄉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達得深摯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