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東坡描寫杭州的詩或詞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注釋] 1.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2.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3.奇:奇妙.4.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簡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2.寫過
《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望湖樓醉書其一》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 蘇軾 菰蒲無邊水茫茫, 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 更待月黑看湖光。 《開西湖》 蘇軾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次韻趙德麟西湖新成見懷絕句】 壺中春色飲中仙, 騎鶴東來獨惘然。
猶有趙陳同李郭, 不妨同泛過湖船。 【再次韻趙德麟新開西湖】 使君不用山鞠窮,饑民自逃泥水中。
欲將百瀆起兇歲,免使甔石愁揚雄。 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
千夫余力起三閘,焦陂下與長淮通。 十年憔悴塵土窟,清瀾一洗啼痕空。
王孫本自有仙骨,平生宿衛明光宮。 一行作吏人不識,正似云月初朦朧。
時臨此水照冰雪,莫遣白發生秋風。 定須卻致兩黃鵠,新與上帝開濯龍。
湖成君歸侍帝側,燈花已綴釵頭蟲。 (予以潁人苦饑,奏乞留黃河夫萬人,修境內溝洫,詔許之。
因以余力浚治此湖。 ) 【靈隱前一首贈唐林夫(一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寓居戲作靈隱前一首)】 靈隱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
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 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 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呈趙景貺陳履常】 (一題作小飲西湖,懷歐陽叔弼兄弟,贈趙景貺、陳履常) 歲暮自急景,我閑方緩觴。
醉飲西湖晚,步轉北渚長。 地坐略少長,意行無澗岡。
久知薺麥青,稍喜榆柳黃。 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
水天鷗鷺靜,月霧松檜香。 撫景方婉娩,懷人重凄涼。
豈無一老兵,坐念兩歐陽。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會恐難久,此歡不可忘 【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 居杭積五歲,自意本杭人。 故山歸無家,欲卜西湖鄰。
良田不難買,靜士誰當親。 髯張既超然,老潛亦絕倫。
李子冰玉姿,文行兩清淳。 歸從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作,姥嶺行開新。 幽夢隨子去,松花落衣巾。
3.蘇軾杭州詩詞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宋)蘇軾天欲雪,去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園蒲。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茲游淡泊歡有余,到家怳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蘇東坡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宋代文學家、書畫家。
原名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眉山三蘇之大蘇。
出身于寒門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親授以書"。既長"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
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蘇軾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前人有"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之評(《藝概》)。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來寄托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篇。
蘇軾在詞中,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如〔沁園春〕"孤館燈青"寫青年時代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寫貶謫后孤高自賞,不肯隨人俯仰的情緒;〔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
這些詞作都是很有個性特色的。蘇軾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采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為讀者提供了一組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農村風俗畫。
可以說,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 在坎坷的境遇中,蘇軾就是蘇軾,他擺脫了精神上的苦悶與壓抑,在事業上終于成就一番作為,他所到之處,都積極為民眾辦是實事,處處留有“政聲”。
在風翔他被稱為:“蘇 賢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蘇堤;蘇軾無事不可入詩,散文化、議論化是蘇詩的特點,各種題材,他都能恰當地點染,融觸處生春,無不如意。蘇軾的散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并稱,有“韓如潮水,柳如泉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提到他,凡是有點文學常識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歐如瀚,蘇如海”之喻。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宋)蘇軾天欲雪,去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園蒲。
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泊歡有余,到家怳如夢蘧蘧。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開西湖》詩: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蘇軾《夜泛西湖》詩: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蘇軾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蘇軾 卜算子昨夜風月清,夢到西湖上。朝來聞好語,扣戶得吳餉。
輕圓白曬荔,脆釅紅螺醬。更將西庵茶,勸我洗江瘴。
故人情義重,說我必西向。一年兩仆夫,千里問無恙。
蘇軾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蘇軾憑誰妙筆。橫掃素縑三百尺。
天下應無。此是錢塘湖上圖。
一般奇絕。云淡天高秋夜月。
費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
蘇軾游遍錢塘湖上山,歸來文字帶芳鮮。羸僮瘦馬従吾飲,陋巷何人似子賢。
公業有田常乏食,廣文好客竟無氈。東歸不趁花時節。
4.【蘇軾被貶在杭州時所寫的詩越多越好最好是很樂觀的情感】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石鐘山記》《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澠池懷舊》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詩為作者蘇軾觀看惠崇所畫《春江晚景》而作)《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蒼舒醉墨堂》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題金山寺》《題西林壁》《望海樓晚景》《雪后北臺書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贈劉景文》《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東禪莊院》《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蝶戀花(密州上元)》《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洞仙歌(冰肌玉骨)》《洞仙歌(江南臘盡)》《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浣溪沙(畫隼橫江喜再游)》《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浣溪沙(寓意)》《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減字木蘭花(春月)》《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滿江紅(江漢西來)》《滿江紅(清潁東流)》《滿庭芳(三十三年)》《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南鄉子(寒雀滿疏籬)》《南鄉子(涼簟碧紗廚)》《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南鄉子(送述古)》《念奴嬌(赤壁懷古)》 《沁園春(孤館燈青)》《沁園春(情若連環)》《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阮郎歸(初夏)》《少年游(去年相送)》《哨遍(為米折腰)》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 《范增論》《賈誼論》以下是樂觀的情感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者甚干忙?前事既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罪,三萬六千場,一葉輕舟穿淼茫.”(《雨夜宿凈行院》)“君看岸邊蒼石上,石來篙眼如蜂窠.但應此心無所往,造物雖弛如吾何承喻慎靜以處憂患,非心愛我之深,何以及此,當謹置之座右也。
5.蘇東坡在杭州寫下的詩詞,地點、背景要全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注釋] 1. 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2. 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簡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
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
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
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