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中,求寫西湖景色的兩句
不要爭論了。
樓主這道小題的答案,應該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原因:蘇軾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描寫景色,后兩句則是比喻,感嘆西湖景色之美麗而將之比喻成西施了。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①瀲滟——形容水波相連,蕩漾閃光。
②方好——正顯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霧迷茫,似有若無。
④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過或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2.飲湖上初晴后雨 古詩描寫了西湖什么和什么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絕句,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
這首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作品注釋:①飲湖:在西湖上飲酒。
湖,指杭州西湖。②初晴:起初開始放晴。
晴,一作"睛"。③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④方好:正顯得美。⑤空蒙: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
謝玄暉詩:"空蒙如薄霧"。蒙,一作"蒙"。
⑥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⑦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⑧淡妝:淡雅樸素的妝飾。⑨濃抹:濃艷華麗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⑩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白話譯文: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好,她總是美麗的。創作背景:蘇軾于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
這一首作于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作品賞析: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
"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
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從"睛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入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
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
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
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這里,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說,"遂成為西湖定評"。
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為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
后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為贊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名篇"。
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別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
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此外,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
互文。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說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妙。
不能理解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對偶。
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正對,意義相近,互為補充。
由于"水光瀲滟"與"山色空蒙","晴方好"與"雨亦奇",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對仗工整,創造出神秘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的神往之情。比喻。
詩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蘇軾以自己的奇妙的觀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過巧妙地比喻,構成一幅生動可感的西湖圖像,創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貼切的比喻。
西湖也叫西子湖,這個名字是從這首詩歌中的比喻而來。西湖也因此而錦上添花,越來越聞名。
3.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中描寫西湖的詩句是:什么在詩2又人眼中,西湖
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非常奇妙。
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 在這首詩中,描寫西湖的詩句是。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迷迷茫茫,若有若無:水光瀲滟晴方好,西湖周圍的群山。
在詩人眼中。 “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飲湖上初晴后雨描寫西湖的詩句